应该承认,一些文艺作品的确不是“老少咸宜”的
【本文来自《托卡马克之冠:批舞剧色情、杨丽萍“为老不尊”,这些人到底在想什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应该承认,一些文艺作品的确不是“老少咸宜”的。但中国没有分级制度,无法将不适宜的个体和群体区分开。
过去,有一个极端的观念,分级时资本主义的,搞分级就是搞资本主义。结果是,要么全部删减,要么,全员目睹,然后肆意指责。
美国对电影实现分级是因为保守者认为部分内容是成人可以接受,而少年儿童暂不适宜接受的。但又阻止不了电影作为商品的属性,及言论自由的民主原则。于是,作为妥协的结果就是限制观众的年龄。
中国的许多电影和电视剧都包含暴力的内容,比如第一版《三国演义》,砍头的镜头对低龄观众很不适宜,但因为没有分级制度,电视剧在黄金时间向全体观众播放,也没人提出反对意见。
以前就有人反反映,一些所谓的文艺片有部分成人行为的内容,但因为已经通过审查,没有要求删除其内容,又是老片子,在广场播放时,许多小孩都在观看,即使家长反对,也没有办法制止。
拿孩子说事是另一个极端,虽然是借口,但很难定义为是为了孩子,说不定是担心孩子他爹的可能性更大。
艺术的两大主题就是“生”与“死”。生是什么?和生育、繁殖有关系的一切社会行为。
王尔德曾说:"一切都与性有关,只有性本身和性没有关系,性,关系的是政治。
在中国,性是标签。就像纳粹给犹太人挂上“大卫之盾”的黄色标志一样,性是一切不道德的特有标志,想给谁,谁就推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