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画“诈骗”!看过的人都被她骗得一滴不剩!
最近本花在查漏补缺,意外发现了一部画风绝美,故事带感,而且是近年播出的番。
重点是,没——安——利——过!
浓浓的度假风,高饱和度的明快色彩,临近的国庆假期。
此时不看,更待何时?
01
《大欺诈师》:
是谁骗了我,而我又骗了谁?
在信息时代成长的人,感受最深的也许是如今人人都不得不活在信息茧房的谎言世界里。
舆论焦点、宣传卖点,就连正反观点有时候可能都是某种可以被制造出来的错觉。
《大欺诈师》这部作品的主角团,也是这么一群玩谎言游戏的人。
《大欺诈师(Great Pretender)》(以下简称《GP》),霸权社在2020年7月上线的原创动画。此番由《EVA》的人物设计贞本义行担任人物设计,由《行骗天下》《Legal High》、日本知名电视剧编剧古泽良太担任编剧。
这样的班底,怎么想制作都不会差吧。
更何况它没有小说,不需要担心魔改;也没有漫画,不需要等那遥遥无期的大结局。
再加上复古美式插画风格这肉眼可见的绝美上色,比如。
不同城市的日落
还如。
不同的蓝
再如。
田野、大海、都市...不同的俯瞰景观
本花上一次看到这么画风独特得如此养眼的新番,还是2018年的《Banana Fish》。
值得一提还有本番的OP、ED和配乐。
ED
OP是剪贴画风搭配爵士乐的组合,片头PV一开始就能看见A站满屏刷《猫鼠游戏》《鲁邦三世》或《星际牛仔》的弹幕,最妙的是这短短一分多钟的片头,竟然是全番剧情的缩影,让人仿佛看到了詹姆斯邦德戏谑人生、潇洒不羁的酷。
OP
在考察过上述几点以后,本花也点开了这番。然后就也落入了霸权社的诈骗圈套。
《GP》讲述了自称“日本第一欺诈师”的枝村真人,在某次对一名外国游客进行诈骗时,反落入对方早已设计好的圈套中,从此单干的他被卷入了一个世界级诈骗团伙,并与他们一起骗遍全世界的故事。
作品是全一季的,23集却有4个单元故事。分别发生在美国洛杉矶、新加坡、英国伦敦,最后发生在枝村的故乡日本东京。
而这整个诈骗团队的成员也来自世界各国,美国、韩国、英国、中东、法国等,片中甚至还出现了不少中文对话。也因此团队得以辗转各地对渎职的公务人员、黑帮、富豪、奸商等实施大型诈骗。
总结一下就是:“美式画风 + 蓝调配乐 + 多国参与(语言错觉)+ 全球性犯罪题材”
这看起来不小的世界观,再加上当时豆瓣并不低的9.0开分(现8.5分,近2w人打分),要说有哪个地区的动漫爱好者对作品不好奇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吸引本花看下去的唯一原因却并不是这庞大的世界观,而是本番有一个非常哲学的男主。
通常情况下这种男主明确的作品,都会将男主刻画成能力强大、运气比较逆天、结局圆满的人设,然而,这部番的男主枝村却只有一个字:
惨。
每当他以为自己在诈骗别人的下一秒,事实的结果总会告诉他,被骗得倾家荡产的始终是他自己。
《武林外传》的吕秀才曾提出一个著名而伟大的哲学问题:
“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
那么,
“是谁骗了我,而我又骗了谁?”
同样可以用来概括《GP》真正的故事线。
02
HE大团圆结局,
是本番最大的骗局?
虽然A站弹幕上很多人说《GP》像《行骗天下JP》,但可能没什么人知道,《行骗天下JP》的故事设定,是编剧古泽良太在写《GP》的时候产生的。
真正意义上究竟是谁先谁后,不难得出结论。
“现在的社会,对规则和道德过于严苛。所以,我想在虚构的世界里,写一些能打破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人。”
所以,这部被冠上“打破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希冀的作品,就此诞生。
再来说说Wit Studio霸权社......算了,没什么好说的,《进击的巨人》是什么结局想必没人比咱们更清楚了。
《GP》的故事整体来说算是高开高走的势头,有网飞把关,至少表面上也会是好看的。
“局中局”的故事布局和编排模式,对于首次打开这番的观众来说,体验感绝佳。
甚至当年本花还曾想过,这番多少可以冲击一下9.0,结果只一下就功亏一篑,到了现在8.5的局面。
那一下,指的就是结局。
整部动画都是以男主——自诩日本大诈骗师的枝村的视角和动线来拍摄的。
在洛杉矶篇章里,枝村认识了法国男人罗兰,在无数次用诈骗术交手切磋之后,枝村一步步掉进罗兰为拉他入伙而设下的陷阱。
在这个过程中,他又渐次认识了阿比和辛西娅两位女性欺诈师。
如果这三位欺诈师的水平强势压过男主枝村一头,那观众认为枝村是成长型男主也是很顺理成章的;如果枝村和这三位欺诈师平分秋色,那观众认为剧情按照枝村这个团队的核心成员来展开也很自然而然。
而且从Part 1来看,洛杉矶毒枭的案子一结束,刚赚了一大袋美刀的枝村,不仅没有真正加入罗兰这个诈骗集团,反而将这些钱都拿给警察,作为赔偿还给那些曾被他诈骗的人们。
并且自愿蹲了几年牢狱。
不止这些,男主被改造出来以后,一直想脱离罗兰的集团,自己去过平静的生活,却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事情束缚。
可即便被束缚,他也依然做出了诸如将2000万英镑的名画送给别人,只为给朋友留个“念想”的事;或是为了正义感,而冒着整个团队都会失败的风险,中途放弃执行任务的事。
这就是妥妥的男主,观众会这么想一点问题也没有。
然而看过他们在LA、新加坡、伦敦、上海以及东京共同协作的四个单元案后,我们会发现,除了第一个故事将主视角放在了枝村这个男主身上,其它故事反而与另三位的过去更息息相关。
更离谱的是,枝村在最后一个单元才发现,自己其实被彻头彻尾地骗了。
罗兰打一开始就没想过要放枝村去过他的理想生活,他答应枝村回日本,根本就是新任务中的一环。
其实从一开始,枝村就不是个做坏人的料。他之所以会沦落到诈骗谋生,是因为他的父亲干违法勾当被逮捕了,母亲也在原本幸福的家庭破碎后病逝了,而他因为父亲的犯罪导致没有工作敢要他。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对父亲抱有期待,他想过也许父亲不是自愿的,抑或是对自己和母亲会心怀愧疚。可是这一切幻想的泡影都在在最后一个单元里被戳破了。
本性善良正直(存疑)的枝村被所有人骗得团团转,一切都与他所希冀的背道而驰,现实的骨感对他造成的伤害甚至令他黑化了。
可是更让观众愤怒的是,枝村黑化了,却依然没能真正胜利一次。
罗兰从始至终都只是把他当成一个工具。
而从小教他要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父亲,到最后了依然没有对这些年的错误与失职表示过真心的歉意。
这么一对比,Happy Ending大团圆结局仿佛一场更大的骗局,一场对观众的骗局。
03
骗男主,骗观众
骗别人,骗自己
“集体对男主的霸凌。”
这是一些对结局感到出离愤怒的观众,对《GP》剧情的总结。
《GP》的确是一部从头到尾都在行骗的动画。
首先是上一趴所说的骗男主。
如果要站在罗兰和枝村父亲的角度,他们都为了一个不得已的理由复仇,这也许为他们对枝村的欺骗行为寻找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动机。
可是站在枝村的角度,他什么也没做,却被所有人欺骗。
罗兰紧抓扣着枝村不愿意放手,只是因为枝村是他为爱人桃乐茜复仇的最佳帮手(/工具),不仅利用,罗兰还打击枝村,说他在加入诈骗集团以前只是个菜鸡。可自诩只干劫富济贫、不为世人所理解的正义行为的他们却没有想过,枝村想要的是不是这样的生活。
枝村的父亲奥兹则更是将欺诈的伤害最大化的人,为了复仇,不惜伤害妻儿;在刑满释放后,为了达成最终目的再次背叛枝村,设计让枝村亲手杀了自己。
甚至在枝村对父亲依然抱有亲情期待的时候,反将一军说枝村对自己的埋怨都是因为他正在叛逆期。
古泽良太说“想写一些打破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人”,表层看他的确做到了,因为《GP》可以说男主以外的这些主要角色,几乎都是利己主义者。
——如果说社会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运行,提倡“利他”的话。
但本质上,古泽良太也可以说并没有做到。
《GP》是一部犯罪题材作品,然而它的核心仍然没有脱离以一个“傻白甜”主角为中心叙事的框架。
不论作品最初想的是为观众带来一场挣脱现行道德与规则的快活体验,还是菜鸟黑化逆袭的爽感,可以说都没有做到。因为每个人的“出格”行为,实则依然是建立在在现行道德与规则之上的,某程度来说就等同于没有跳出原定框架。
所以最终枝村原谅了罗兰,原谅了父亲,甚至原谅了自己。可要跳出框架外的他,本不需要原谅。
这是动画对观众在作品之外的欺诈。
最后,不论《GP》就是是一个欺骗男主抑或是欺骗观众的故事,故事中的每个人实则都在欺骗自己。
比如罗兰。诈骗集团前老大桃乐茜是他的恋人,可桃乐茜却当着他的面“死”在了大海上,罗兰从一个被骗进集团的普通人到集团领头人的人,凭的就是为桃乐茜复仇的念头。
可结局他看到了失忆的桃乐茜(存疑),这么多年他究竟是不是以爱之名自己骗自己入彀,恐怕只有他知道。
再比如第一个单元出现的毒枭保镖的儿子。多年时间下来,再迟钝的孩子,也许总会在自己父亲忙碌又紧绷的背影里看出点什么,可他依然懂事地什么也不问,什么也不说。
父亲愿意为他编织一个美好的谎言,而他也是“帮凶”。
所以《GP》的结局看似大团圆,本质也不过是一场悲剧,人人都在自我欺诈,或者说——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欺诈,能真实面对自己和世界的人能有多少呢?
本文编辑:第三方阵营玩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