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服务的经济初步研究--音乐产业

为人服务的经济初步研究--音乐产业

     现在在观网上打口水仗多了,许多话重复讲,自己也觉得没有意思,今天我试图将“为人服务的经济”细化一下,以在观网上抛砖引玉,因为资料有限,仅做定性分析,请大家见谅。

一、我国音乐产业现状

1、目前在网上可参考资料都是用物质生产的经济理论方法来研究音乐产业,没有从人民的音乐需求出发来研究,最多就是开篇一句话。

2、对照我国人民的音乐需求,我国的音乐产业是极其落后的,比前二十年还有所退步,一个经典的梗“最不负80后的,只有音乐了”

3、产生这样状况的原因,是资本控制了音乐。资本控制音乐后,采用了“赵高规律”(赵高规律是指在一个社会群体范围内,核心力量不能代表群体利益和诉求,只能代表部分,他就会通过标签式的行为体现控制能力,也就是权力,比如赵高的指鹿为马,比如资本控制下音乐产业的娘炮,比如宋朝的男风,比如黑社会的纹身标志,比如基督教的神)。

4、国家公益性音乐能力退化,仅服务宏观利益,与人民的音乐需求有脱节,尤其是县域这个层次,各地的音乐产业退化严重。

二、面向未来,音乐产业发展的思路

1、围绕人民的音乐需求,来重新构建音乐产业模型。从个人的音乐需求到群体的音乐需求,再到国家发展音乐需求三个层次出发,分析音乐全产业链。

第一个短板就是音乐教育,音乐是一种提升化的交流语言,从宏观上要在社会产生正面作用,人民要有基础的音乐能力。从个人来说,有了基础的音乐能力,才能有效地欣赏作品,产生共鸣,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从从业人员来说,音乐专业能力不光是天赋,还要后天的培育,才会产生竞争力的音乐。从我在周边调研来看,我的社区对小孩子的音乐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二千户的小区有三家培训机构,再加上学校常识教育,初层次的音乐教育已经具备了。目前短板在于音乐职业专业能力教育,大学音乐教育师从西方,再加上中国的纵向执行力,以“标准化”扼杀个性,(标准化应该在音乐启蒙阶段和音乐基础能力养成上,不能用在音乐专业能力上)形成不了有竞争力的音乐,在国内都不行,何况还有走向世界的使命。

对于音乐教育,一是国家的公办教育主要发力于音乐启蒙和音乐职业基础能力养成,音乐职业专业能力要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支撑,这方面急需要创新,围绕天赋、理想、努力、机遇等发力。

 关键是要珍惜每一个音乐人,珍惜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创新,只要不触发社会红线,给他们自由。现在低水平的宏观管理人和有私心的资本正在扼杀着他们的成长,近十年几乎寸草不生。

第二个短板是音乐基础设施。现在音乐基础设施已经升级到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我们的短板主要在于软件,高水平的管理人才,运营人才,创意人才,是稀缺的。有了这些音乐基础设施,我们的音乐才会更好地嵌入生活,带来音乐享受,完成音乐消费。

面向未来,创新点:一在于现在平台能力,比如:虚拟现实、超高清音画质、高速及时传输都要有强大的平台能力,需要国家和平台企业共同努力。二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吸收全世界优秀文化作为素材,建立数据库供创新音乐者使用,三在于即时硬件,比如演唱会硬件,个人手持终端硬件,社区音乐场景硬件,让生活无时都能来点高品质音乐。

第三个短板在于商业模式。现在我们国人开始接受高品质服务付费的观念,现在一些平台创新的商业模式非常好,先引流再转化,锚定创新,一招打动不了听众,那就再来一招。反而一些体制内公益性音乐服务机构能力不行,资本垄断的音乐主体,反而怪听众垃圾。

第四个短板是宏观管理机制。现行管理机制是落后管理先进,该做的没做好,不该做的又去做,比如:基础公共服务,尤其是基础音乐教育,二是音乐市场要素培育,三是规划引领,边界画定,负向纠正等宏观服务有所欠缺,喜欢做一些具体的事,比如细化到曲目的演出,人为画限。

总之,现行的音乐产业发展从内核到外延都要创新,目标要定位一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音乐需求,二在世界音乐产业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核心是高水平音乐人才培育,现行机制真的不行,资本控制的不行,体制内的也不行。    

        前面偏向宏观一点,现在引用一下具体现象,网友言若言若丫百家号文章“音乐,是一种跨越时代、种族、国界的艺术形式。它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共鸣,让人们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能量。而在2023年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提一个有趣的现象:老一辈歌手集体出圈,演唱会变成巡检,音乐的魅力不减。这个现象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中国台湾地区歌手伍佰。在他的演唱会上,他经常问观众:“你们25岁为什么会听我的歌?”这个问题不仅引发了现场观众的热烈讨论,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事实上,伍佰的这个问题并不是无的放矢。作为一个在音乐圈摸爬滚打多年的歌手,他深刻地感受到了音乐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追求的音乐和以前大不相同,因此他想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为何会喜欢他的歌曲。然而,当他在演唱会上问这个问题时,却发现了一个令他惊讶的现象:大多数举起的双手都是属于2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个场景不仅让他感到意外,也让许多老一辈歌手看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音乐品味和追求。与此同时,今年也可以说是老一辈歌手集体出圈的一年。他们不仅在演唱会上火爆,还在各大音乐平台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回忆。张学友、张信哲、任贤齐、周传雄、伍佰等一众传奇歌手用他们独特的魅力和才华,再次征服了乐坛。除了伍佰的火爆出圈,张学友也是一位备受瞩目的歌手。他把演唱会当作了一个“盘子”,在广州开了10场,在成都开了9场。这些演唱会的火爆程度让人不禁想起了他在巅峰时期的状态。无论是歌曲的演唱还是舞台的表演,张学友都展现了自己的专业和魅力。此外,张信哲也在今年举办了20余场演唱会,每一场都座无虚席。他的磁性嗓音和深情歌曲一直都让人陶醉。在演唱会上,他与观众的互动和合唱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粉丝的感激。除了这些歌手的火爆表现,今年的演唱会也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演唱会变成了巡检。许多歌手在巡演的过程中不断检查各个城市的大合唱情况,甚至还像老师一样巡视学生作业一般检查粉丝们的学习成果。这种互动方式不仅增加了演唱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也让歌手与粉丝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老一辈歌手集体出圈的现象并不偶然。他们通过多年的音乐创作和演唱经验积累了一定的口碑和影响力。同时,他们也拥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才华,如深情的嗓音、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舞台表现力等等。这些优势让他们在今天的音乐市场中仍然具有极高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当然,这些歌手的成功也离不开他们对待音乐的认真态度和热爱之情。他们在舞台上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才华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支持,也为他们赢得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而这也是他们的音乐能够跨越时代、跨越年龄、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音乐仍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老一辈歌手集体出圈的现象也让我们看到了音乐的魅力和价值。他们的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的宣泄。在他们的歌声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的力量。伍佰25岁现象——老一辈歌手集体出圈、演唱会变成巡检、音乐的魅力不减——是当今音乐市场的一种独特现象。它让我们看到了音乐的魅力和价值,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歌手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粉丝的感激之情。而这也让我们更加期待未来的音乐市场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精彩纷呈的景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