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见,翻拍出烂剧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本文来自《聆雨子:翻拍翻拍,为何经常越拍越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据我所见,翻拍出烂剧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制作方刻意地“减配”:这次《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所谓“新版”很明显看出就不是对标精品剧的标准来拍的,这样编剧水平、演员的颜值和演技、服化道水准自然都非常粗陋,虽说娱乐圈人员庞大,但“顶配”的人才就那么多,现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更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了。这一点在金庸IP上也很明显,曾几何时金庸IP一向都是优质资源最集中的“盛事”,而从于正版的《笑傲江湖》开始,到张一山的猴版韦小宝,再到不知道哪里来的什么段誉和令狐冲,完全就是一开始就没想排成什么“经典”“大戏”,可能资本觉得再拍精品金庸剧性价比不高了,于是弄一点“搞怪青春版”靠切片在抖音上传播传播,只要能赚到钱,刮干最后的价值就行。

2.文化环境的缺失。这一点我从《上错花轿嫁对郎》和《新白娘子传奇》上看得尤其明显,这两部剧有一种再也回不去的“感觉”,就是那种脱胎于古典市井文化的烟火气,你会感觉虽然是电视剧,但是就像是看话本、戏剧那样,简单明快的才子佳人、姻缘善恶、江南实景的园林和风光、悠扬动听的民歌小调,这些都不是现在那批看着美剧和网络小说长大的编剧和影视城里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古装剧可以复制的。

3.自己都没搞清楚自己要“新”在哪里。你翻拍的意义是什么?任何一个好的影视作品都是有明确的立意和明白自己和别人比好在哪里的,你既然要翻拍,那么你的新意和不同在哪里?老版本的优点你是要继承还是舍弃?李少红版的《红楼梦》和新《三国》都是这个问题,以为换个皮加点作料视觉效果更现代就能抓住新一批观众,但是大家还是喜欢看老版。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翻拍就是陈晓东徐克版的《倩女幽魂》,其实这部电影不是来源于《聊斋志异》原著,而是对李翰祥版《倩女幽魂》的翻拍,结果超越原作成为了经典。就是因为徐克搞清楚了需要保留什么、需要改变什么,非常清楚自己想要通过旧瓶装新酒来实现什么样的创作意图。

还有什么其他因素欢迎大家补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