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想过为小型园区或共享办公空间提供咨询服务,但最后结论是不可行

【本文来自《曾经火热的共享办公,现在都怎么样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懂的本质还是融入
  • 现在看来办共享办公的主要为了圈钱,资本方投资是为了看能不能孵化出新东西。而初创公司去共享办公场所只是为了省钱。

    这种模式真正应该出现的时机,恰好就是现在,经济下行,行业复苏震荡期,反而不是经济蓬勃发展,行业增长期。

    其实这种模式,有个更好的借鉴事物,并不是什么新玩意,在明清资本萌芽时期诞生的事物,叫会馆,为同乡或同行业提供一个办公的落脚点,互通信息有无,其目的是为了进行人才,资源乃至行业的垄断诞生的。

    用彼时的模式观看今天的共享办公,其实在理念上还远远落后于会馆。

    垄断肯定不能学,这是违法的。但资源,信息整合的模式有值得研究的地方。现在的共享办公就是个大杂烩,当然,它目的就是为了搞个名目让资本投资,所以也就不在乎内容是啥了,顶多就是个按期收租的房东而已。

    我当初也是高看了共享办公一眼,认为再怎么差,也不至于办成会馆吧,怎么知道,连会馆还不如。

    我是比照着中关村和华强北的升级版,去理解共享办公的。

    一个行业的初创,在一起相互达成初创产品的新兴产业链集合,共享场所提供方,提供同类行业信息,避免初创公司走弯路,为初创公司寻求资本投资,孵化成功的,共享办公的提供者,可以拥有有限购买部分股权的权力。

    这个房东老板的玩法,真就太低级了。

老哥的想法有道理,但过于理想化。

我自己是做品牌公关,疫情前创业火热的时候,曾经和法务、财务等专业领域,以及运营园区的朋友探讨过,有没有可能和这类面向创业公司的小型园区或共享办公空间合作 ,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也就是倒数第二段里的内容,最后的结论是不可行,主要理由有两点:

1. 服务无法标准化。创业服务涉及到的领域,大多是非标准化的,每个方案都需要个性化定制。无法标准化意味着无法规模复制、扩张,想象空间有限。

2. 国人,包括大部分创业者的心态还是按实物付费,为“看不见”的服务付费的意愿很小。如果把这部分服务费用加到租金里,竞争力又很低。

还好这个创业项目被我们自己扼杀在摇篮中,否则疫情一来只怕也要清盘关张,前期投入白打水漂。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