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我心中的教师节

【苦口斋主人按语】《我心中的教师节》写于2019年9月7日,转眼间4年过去了,2023年教师节即将来临。

我心中的教师节

 金新

500

       中关村在线2019年9月6日消息:“9月10日将迎来我国第35个教师节,值此特别之际,VAIO SX12/SX14将于9月8日至10日开启感恩教师节的特别促销活动,两款机型都会进行促销,并且,凭教师资格证还可以额外领取笔记本内胆包一个。(详情请咨询客服)”

      首善之区的媒体朋友教师节前夕发来此消息,问:“你如何看此促销?”

      窃以为,尊师与促销并不矛盾,商人尊师的同时利人利己未尝不可,把人“抬举”得很高尚,才有可能是伪高尚。

      但笔者作为一个从教40余年的教师,不反对这种“商人尊师”的套路,绝不意味着自己赞同。这个世界一元、二元之外有多元。

      那么,我心中的教师节是怎样的尊师情景呢?

      其一,避免教育秀。

      记得某年教师节前夕有消息云:“浙江省某市某区所有特级教师相聚在清净的孔庙祭拜孔子,以这一特殊的方式庆祝即将到来的教师节。在这之前,所有的特级教师都签下了绝不助长有偿家教风气的承诺书。”

     34名特级教师,身穿汉服,到孔庙祭祀孔子,其用心良苦,日月可鉴。只是我这不争气的脑瓜子一出现身著交领、右衽、束腰,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之汉服的现代教师形象,总抹不去滑稽者流之戏剧性印象。

      更要命的是,当年那个省会城市的家教市场,最活跃的就是某些特级教师——尽管徒有虚名享受着体制下纳税人的高薪,却还要靠这劳什子荣誉称号到处“造应试之‘谣’,撞素质之‘骗’”,偷偷摸摸“抲黄鱼”,动辄“出场费”数千元,用以还房贷买私家车,特别是有些把持升学命题的特级教师,家教对学生“炫示”的第一句话,必曰:“我是出考卷的!”煞有“‘学术’搭台,经济唱戏”之意味,尽管不免给人“买狗皮膏药“之错觉。

         其二,远离金钱欲。

        记得浙江省某市某区为庆祝某年教师节,正式颁布了18个关乎教师发展的文件, 其中规定2015年12月31日止,小学、幼儿园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区教育局一次性奖励8000元。

       唐杜牧《阿房宫赋》有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这段文字是描写建筑布局的。其中勾心斗角是指房檐交错,或相互插入内部,或相对成逗吻之式。孔庙九进院落,殿堂466间,现存3殿1阁3祀2堂15亭54个门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其中有两檐角相互穿插,据说这就是“勾心斗角”一词的由来。笔者无心考证“勾心斗角”一语的渊源,只想知道“‘心’为屋心或宫室中心,‘斗’系结合,‘角’乃檐角;指宫殿建筑结构参差错落”就足够了。

      古人善用比喻,将平凡抑或平庸者喻为“燕雀”,将国家喻作“大厦”。如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十回《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有道:“珝自蜀中归,吴主孙休问蜀中近日作何举动。珝奏曰:‘近日中常侍黄皓用事,公卿多阿附之。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休叹曰:‘若诸葛武侯在时,何至如此乎!’”每读这段文字,不免伤感于时势与英雄、英雄与时势之轮回之际,臣服于“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这一比喻的绝妙与贴切。

    “大厦”每每是“勾心斗角”的,唯因多层次多侧面纷繁复杂,才谓其“大厦”;国家亦然。而国家的复杂,就决定了作为相适应的方方面面的人才也应是有梯度的。技校生、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相对于不同的领域来说,都是人才。热衷小教甚至学龄前之幼教高学历,说明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正在远离实用主义,丧失针对性。

      早些时候,江苏某市教育局人事处某副处长针对硕士生不太愿意到小学任教时认为:这是个就业观念上的误区,其实小学教育更加复杂,需要的知识更多,在国外,有的博士生还去小学任教。她还认为:本市的教师结构目前还不是最好的,外地小学教师中的硕士都比我们中学的硕士多,因此希望更多高层次的人才加盟到教师队伍中来。这真是青天白日说梦话。连“国家需求的丰富性,是人才层次性结构的根本依据”都不清楚,更不要说明白“人的能力素质差异性,是人才结构层次性的基础依据”,“人的兴趣爱好多样性,是人才层次性结构的关键依据”了。此等副处级官员“燕雀”处堂,安知巍巍乎教育“大厦”将焚 哉!

       国家的发展对人才水平要求的提高,绝不是对人才层次的抹煞,而是各各“‘水’涨‘船’高”!当一个国家在用人问题上有意间“杀‘鸡’用‘牛’刀”时,也一定是在无意中“杀‘人’以教育”。当前人才市场与劳务市场的无序,各等人群谋生的艰辛,便是教育屠戮的明证。“‘杀人以梃与刃’与教育”,“无以异也”。

      浏览国际新闻曾见到的一件颇似“人咬狗”的新鲜事:据共同社日本大阪消息,负责垃圾回收处理的大阪市环境局的3700名职员中,大约有200人隐瞒自己的大学或大专学历,谎称“高中毕业”而被录用,他们将面临着被辞退的危险。日本在用人上所崇尚的“经济学”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浙江省某市某区为庆祝教师节出台的这一措施是好心办了坏事:往“轻”处讲,浪费了纳税人的钱;朝“重”处论,破坏了国家教育与人才的“金字塔”结构。

       其三,回归淡如水。

       有人说,1985年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于是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就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的孔子生日)。其实,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教师节,无论发达与否,无论民主法制与否。

       美国——每年9月28日定为教师节,这是中美建交前的1971年由美国两院法定通过的;朝鲜——为纪念金日成主席1977年9月5日发表《社会主义教育提纲》,将这天定为教师节。

       这说明尊师业已超越国界、超越意识形态,成为一种共识,换言之——常识,换言之——并非“专利”。当然,其区别还是十分明显的:或出于规则之内,或出于规则之外。

      有人说教师节是个群英会萃的日子。可惜的是群英们“当仁不让”之余没有扪心而问,怎样的人才能心安理得地过教师节,获得“芸芸众生”的尊敬或曰爱戴?当你成为教育出中考与高考的高分状元的名教师,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名声是否是建立在学生追逐分数的痛苦之上,是以牺牲学生的广泛兴趣与科学发展为代价?当你成为领导重点中学突飞猛进的名校长,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名声是否是建立在教师身心疲惫的亚健康之上,是以学生分数评价学校工作和教师水平的懒惰、贪婪的教育管理者?

      教师节意在尊师,但尊师未必要有教师节。有一个“程门立雪”的故事,每逢教师节都令我感怀涕零。《宋史·杨时传》有语:“至是,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进士出身的杨时并不是时下教育产业化背景下获得的学位,应该是有真才实学的。可他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适逢程老先生闭目养神,两人恭恭敬敬侍立一旁,直至门外的雪积一尺多了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这种尊师绝非装模做样,那时亦无教师节之说,前提是,程颐是个大师。尊师当是一种高山仰止。

       作为一个行业性节日,教师节是制度的产物。制度是一种抽象、一种原则,是现象的高度概括,或曰结晶。倘若现象不足以成为本质的“近亲”——抽象或原则赖以“生存”的基础,制度的产物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本质的“异化”。

      “日本京都大学研究人员在最近一项涉及数字的记忆测试中,将黑猩猩分成三组,与大学生比赛记忆力。研究结果显示,黑猩猩的记忆力比大学生优胜。”《当代生物学》杂志记下了这有益于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基础教育反思的研究成果。突然想起了温儒敏先生。“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思源杯’全国总决赛在中山大学开锣,北大中文系系主任、新课改专家组召集人温儒敏就时下热点的问题激情演讲。他说,本着减负理念进行的课改,推进非常困难,比改革前还糟糕,加剧了竞争和学生的负担。”一个有良知的教师,说了一句令莺歌燕舞于新课改者尴尬的大白话。

       节味越淡,说明教师节越不可少。你能不吃可乐,你能不吃白开水吗?

       从1985年9月10日到2019年9月10日,世界教育史多了35个年头,中国教育史多了35个教师节,祝贺之际,真心希望更多的应该是自我检点!

                             匆匆于2019年9月7日16时22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