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半价卖房,比携程网杀熟高明十倍
开局一张图:
两张:
虽然大多数网民不会真的因为这则新闻而移民内蒙古,但在房价高、毕业生安家难的今天,“半价买房”的确能抓住网民的眼球。马前卒工作室虽然无意搬到呼和浩特,但和大家一样好奇,决定把事情的因果搞清楚。
4月18日,呼和浩特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平台上挂出一则通知,印发《呼和浩特市大学毕业生安居工程(试点)实施办法》。办法16条,核心只有两件事:抢人、卖房。
文件不假,下一步就是研究文件。
1
学习文件精神
呼和浩特市提供的优惠包括买房和租房,买房显然是重点。
规划的大学毕业生住宅规划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左右……经过装修具备基本居住条件;
平均销售价格按照项目所在区域市场价格的50%确定,市场价格每年调整一次,由辖区政府提出,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后执行;
采取按揭或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最低可按20%支付。
半价买房,100平,首付比例低至20%,看上去还不错。房屋租售软件的数据显示,4月份呼和浩特房屋均价为10961元/平方米,大学生5000左右拿到住房,净省50万。
好梦一日游公司教育我们,听人说话主要听“但是”后面的内容,马前卒工作室也赶紧去看文件后面的买房条件。
学历:
半价买房,要求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专升本、自考、函授、大专生不行;还必须是毕业三年内。
户籍:
必须具有呼和浩特市户籍且已婚,夫妻双方均符合申购条件的,也只能买一套;
如果本人在呼和浩特市规划区范围内有房,或父母在呼市规划区范围内有两套以上(含两套),都不能买。
落户好解决,呼和浩特去年5月就开放了中专生以上“零门槛”落户。但是单身大学生就得加油了。呼和浩特政府在抢人之余,顺便还替父母做了逼婚工作。
区域限制:
只看新闻标题,可能以为是呼和浩特全市范围内随意半价买房。然而,先行试点的地方只有呼和浩特科技城区域的指定安居楼盘,而且需要就地工作或创业。
科技城的核心区基础设施去年8月才揭幕,配套设施是否完善难说,至少在导航软件上暂时还搜不到这个地方。
虽然远离市中心区域,但当地房价已经不低了。科技城位于东河以东区域,西至东河、南至机场高速、北至G6高速、东至机场连接线,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新城区占地24平方公里,原赛罕区占地6平方公里——赛罕区曾因入住率低,被媒体视为典型的“鬼城”。
这些地区均是呼和浩特房价上涨较快区域。数据显示,新城区二手房均价12043元/平方米,赛罕区二手房均价12034元/平方米,科技城周围已形成的小区单价在11000元到13000元之间。到底优惠有多大,要在规划的毕业生住宅和现有小区之间算差价。
至于未来的新增试点区会不会向全市扩散,需要市政府研究后另行确定。
时间限制:
半价买的房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并且5年内如果不在试点区域就业创业,或把户口迁出呼市,都得原价退房,或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补齐差价。
呼和浩特还会建立跟踪监管机制,对人事关系、落户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如果工作关系离开试点区域、未按规定落户、私自转让,都会取消买房人的优惠。
总结:
虽然有这么多限制,但能让一对刚毕业的小夫妻省下50万,无论如何都是不可忽视的福利。
2
价格歧视
房地产经济和土地财政的时代,呼和浩特市政府许诺半价买房,岂不是亏得厉害?
相反,这恰恰可能是为土地财政贡献最大红利的选择。
经济学上有一个“价格歧视”的概念,即商家出售同样的商品,即便成本相同,也希望针对不同的的消费者开出不同的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举个虚拟例子:
网红冰淇淋店有三个潜在顾客。土豪顾客10块也肯买;中产顾客能接受的价位是8块;而学生零花钱少,超过6块就不买了。冰淇淋成本5块,怎么定价比较好?
方案A,追求高利润率,卖10元,只有土豪买得起(损失顾客:白领、学生),他对价格敏感度几乎为0,你能赚5块钱。
方案B,定中间价8元,土豪和中产能接受,各自提供了3元利润(损失顾客:学生)。3+3=6元。
方案C,追求销量卖6元,学生也能接受,3人都会买,但利润率太低,总共只赚3元。
那最高利润就是方案B的6元吗?
其实还有方案D。如果操作巧妙,能对土豪收10元,卖中产8元,卖学生6元,总利润就是10+8+6-15=9元。
价格和销量互动图,价格增长,需求就下降,理想状态是不同消费者得到不同报价,即三种阴影面积全覆盖
如果商家能知道每个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而且能做到一人一价,那样就能拿到最高利润。现实中没有这么好的事情,但二级/三级定价广泛存在,即价格歧视。
最常见的价格歧视就是低价促销,比如双十一的各种“满减规则”,团购,肯德基麦当劳的打折券。这些促销的共同特点是有一定程序门槛,消费者想要获得最低价,不仅要尽力了解所有优惠规则,还要仔细摸索细节,对“满减和积分能不能同时使用?”、“特价商品是否参加买2送1”等复杂信息做出判断。研究得越细,就越接近最大优惠。
为什么商家不简化流程,直接普遍打折呢?因为商家需要通过复杂的程序来区分客户:
一种是价格敏感度高的消费者,或者直说就是“穷人”。他们大晚上不睡觉抱着手机抢秒杀,愿意付出时间研究优惠信息,那就不妨在成本线上一点卖他们一些货,反正总是赚的。
另一种是价格敏感度低的消费者,有钱人,不打折也肯买,懒得搜集优惠券,那就让他们支付不优惠的价格好了。
肯德基打折券同理,有人费尽心思要收集打折券,有人只是商务会议结束图个方便,都在自己的接受限度上支付价格,反而让肯德基赚了最大利润。与这些操作相比,携程和滴滴搞大数据杀熟,换个手机就换价格,虽然也是价格歧视式收费,但明显手段太糙。
3
同房不同价
“价格歧视”虽然不好听,但客观上有一定的福利效应,比如第一个例子,只愿意花6块钱的中学生,也能吃到和土豪一样的冰淇淋。回到呼和浩特市的半价政策上,部分大学生就可以低价买房。呼和浩特政府从他们身上能赚到钱吗?
还是以科技城现状为基准,目前房价1.1万,半价5500,扣除2000元建筑和绿化成本,还有3500元可以用来支付土地价格。一般城市外围,小区容积率是2.5,即每平方米用地可以盖出2.5平方米的房子。那么只要每平方米的征地成本不超过3500×2.5=8750元,买卖就划得来,呼和浩特市政府就可以像前面卖冰淇淋给小学生的案例一样赚钱。
恰好最近的新闻提供了呼和浩特的平均征地成本:
2018年,首府努力克服土地储备资金极度匮乏、调控商品房价格对土地市场产生影响等诸多不利因素,组织出让42宗3311.29亩商住用地使用权,成交30宗2659.42亩,成交总价119.35亿元,收回土地成本62.45亿元,实现政府收益56.90亿元。
http://www.northnews.cn/2019/0114/3006607.shtml
2659亩,成本62.45亿,每平方米的成本就是62.45亿/2659/666=3526元/平方米。考虑到这里的价格是全市平均,而科技城算是外围郊区,呼和浩特市政府的赚头还要更多——虽然不如原价卖房多。
当然,如果科技城的所有土地都能转化为全价1.1万的住宅,肯定还是全价卖房更合算,但呼和浩特作为2.5线城市,在眼下房产价格滞涨的情况下,不太可能把郊区的冰淇淋都卖给土豪,甚至不能说服土豪囤积全部冰淇淋,那么还是找几个学生卖半价房好了。
假设建设成本为5000每平方米
4
五年就好
价格歧视最大的死穴是串货套利陷阱。还是回到第一个案例,如果学生能把自己的冰淇淋转卖给土豪,那么区别定价实际上就等于一律6元。消费者能随便交易二手货的地方,价格歧视是自讨苦吃——这在中国不乏实例,比如十多年前的“诺基亚事件”。
进入中国市场之初,趁着互联网信息不发达,诺基亚考虑到中国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使用价格歧视战略,同一型号手机在东部的售价高于中西部。结果……还没赚到钱,各地经销商就发现了这个巨大的套利空间,从西部向东部贩运手机,获利如开印钞机。
2007年下半年,诺基亚通过罚款和取消售后等措施打击经销商串货,2009年5月,全国200多家手机经销商齐聚长沙酝酿起诉诺基亚垄断经营,6月,山东、上海等地近百家经销商罢售诺基亚手机,结局两败俱伤。诺基亚最终退出手机市场,这次打击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同理,倘若半价买房的大学生可以把房子卖给别人,呼和浩特的房产市场就会瞬间崩盘,后果比诺基亚串货还要严重。不过市政府显然早有准备,如前面所说,一是限制半价房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5年内要在试点区域就业创业;二是建立跟踪监管机制,对人事关系、落户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不符合政策的会被终止优惠待遇。
5年以后怎么办?
2019年3月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委员长作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称:
“集中力量落实好党中央确立的重大立法事项,包括审议民法典,制定房地产税法等……立法调研、起草,加紧工作,确保如期完成。”
本届人大任期到2023年为止,这意味着房产税怎么也会在5年内出台。5年后,地方政府的收入即将从卖地转为收房产税。房产税出台之前,房产增量越多,地方财政收钱越多;房产税出台之后,住人的房产存量越大,地方财政越宽裕。所以根本没必要担心对大学生半价售房影响5年后的房价——房产税下的房价,本来就和现在是两回事。
眼下能通过半价售房多赚一些卖地钱,又给未来扩大了房产税税源。价格歧视战略简直是眼下呼和浩特乃至其他二线城市的最佳选择。不意外的话,今后两年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有条件打折售房的行列。
(作者:豆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