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老师让人难忘,真的爱护学生
【本文来自《家长持现金交学费被拒收,教育局称是为便于资金管理,你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中国的学校也变得这样的。
我小时候随父母移民来澳之前曾经在上海读过小学和一两年初中。那时候的老师让人难忘。真的爱护学生。我们小时候的老师不仅花无数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教导学生,还操心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日常生活。对功课不好的学生尤其关心,尽力想把他们拉到和大家同一个层次。课后备课,批改作业考卷还要家访,对学生的学业品行都非常重视。学生也爱戴自己老师,许多家长拿孩子没有办法就会要求老师出面,经常听到的就是家长说“老师,孩子不听我的,就听你的”。老师自己花了大量心血和时间在学生身上,有的连自己的孩子都顾不上。我有一次和几个同学去老师家才发现老师自己的丈夫长年生病卧床,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可是她自己从不流露出任何影响教学的心情,还是在无微不至关心不是她自己孩子的孩子们。
到了外国上中学有很大反差。几十年前的新移民只能上悉尼的免费公立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和国内完全不同,非常冷淡。大多老师下课铃声一响,提起包就走,不会和学生多废话半句。有的老师会和几个学生比较熟悉,相互称兄道弟,也没有任何尊重。
后来孩子长大,在这里读的是私校。学校老师相对更为负责,但也是冷漠的专业态度,并不会像在中国的老师那样感觉就像家人一样亲切。
那时我还常跟我孩子会议我在国内童年对老师的印象,感叹他没有过同样经历,非常可惜。
没想到的是,几十年过去,其实我的印象已经成为和现实完全脱节的一个梦幻记忆。国内现在教育的市场化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前一段时间的补课学校问题已经到了这样令人发指的程度。想起我童年的回忆,感觉沧海桑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