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铭民调发生微妙变化
《美丽岛电子报》前日公布最新民调显示,赖清德仍以百分之三十五点七的支持度保持领先,但侯友宜与柯文哲却出现「黄金交叉」,侯友宜以百分之二十一点九的支持度超车百分之二十一点七的柯文哲,回到第二名位置。这是侯友宜自五月间获征召参选以来,首度在在野势力领先。民调中值得关注的是柯文哲的支持率下滑,从六月的百分之二十八点六到八月的百分之二十一点七,下滑了六点九个百分点。侯友宜则从六月的百分之十七点一上升到这次的百分之二十一点九,上升了四点八个百分点,因此柯文哲和侯友宜的排名以些微差距对调,使侯友宜成为第二名。
由于当初最先公布侯友宜的民调位阶由原先的「老二」下跌为「老三」的民调机构,就是《美丽岛电子报》,因而《美丽岛电子报》这次公布侯友宜的民调超越柯文哲,重回「老二」的位置,就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实际上,虽然在同一时间,也有其他的一些民调机构公布各自的数据,但台湾地区的政媒两界,大多数是围绕着《美丽岛电子报》公布的民调数据「大做文章」,而「冷落忽略」其他的民调机构公布的数据。
侯友宜的民调数据有所提升,原因可能较多。既有可能是国民党中央和以金溥聪操盘的侯友宜竞选办,最近推出的一系列整合动作奏效,对「挺郭依柯」者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因而干扰侯友宜的因素逐步减少;也有可能是郭台铭的「盘马弯弓箭不发」姿态,让「挺郭派」失去耐心,因而逐步回流支持侯友宜;更有可能是最近提出的系列政策性议题,相当正面阳光,让过去对其「侯侯做代志」不满的国民党支持者,开始愿意在民意调查中表态支持侯友宜。
《美丽岛电子报》董事长吴子嘉指出,从政党倾向分析,侯友宜与柯文哲的民调,有部分是互通的,柯文哲获百分之十三点六的国民党选民支持,因而当柯文哲民调开始下滑,国民党部分支持度就会回归。国民党整合成功后,目前国民党支持度到了百分之七十四点六,原来是六成多,因而这段时间的整合,大概增加一成左右。从趋势来看,侯友宜应该还有上涨空间。而柯文哲目前还有十三点六个百分点的国民党支持度,这是关键点,如果这部分支持度能回流到侯友宜身上,如果「团结国民党」这个口号一旦成功,侯友宜的国民党支持度,就会与赖清德的民进党支持度(百分之八十八点五)相同了。
而柯文哲的民调下跌,除了是上述原因之外,可能与其犯了几个致命错误有关,包括在「七一六游行」中暴露的「厌女论」,流失了大量女性支持者;也包括了演唱会事件,让部分青年支持者离去;更包括柯文哲近来没有提出什么「新鲜议题」,甚至是「神隐」了好几天,使得一向以「语不惊人死不休」议题来拉高声量的柯文哲,其民调失去支撑点。
与此同时,好几家民调机构公布的民调数据,都显示郭台铭的民调持续下跌。虽然具体数据不同,但总趋势是一致的。实际上,郭台铭本来以为采取「以战逼和」策略,可以迫使柯文哲或侯友宜作出「让步」,但由于「盘马弯弓箭不发」,就显得「歹戏拖棚」,让支持者失去耐性。而且,从其十场「主流民意大联盟」造势大会的头两场屏东场和苗栗场,有许多「空凳」的反应看,也并非是成功。因此,郭营的步调开始混乱,包括突然爆出「女性副手论」,把根本不可能的李佳芬和卢秀燕、罹患脑瘤的陈文茜、不符合参选年龄规定的高虹安,都「吹」了出来,折射了郭营的「急病乱投医」状态。
郭台铭显然也觉察到了。因而昨晚在赴台北市餐宴会馆出席「主流民意大联盟」云林旅外乡亲后援会晚宴致词时,以「三只小猪」的故事为例,提出「主流民意大联盟」,邀请柯文哲与侯友宜一起坐下来「喝咖啡」,盼能在主流民意的大框架下好好谈谈彼此合作,一起团结打败赖清德这只大野狼。就似乎是正在调整策略,从此前的制造紧张情势来「以战逼和」,调整为「乞求合作」了。而且,也不像以前那样,非要当「正」的不可。
其实,郭台铭提出「三只小猪」的理论,可能会让民进党人掩着嘴偷偷乐,是拾蔡英文的「牙慧」而已。实际上,蔡英文在二零一二年和二零一六年的两次大选中,都推出「三只小猪」扑满的小额募款策略,并带动选战气势。虽然郭台铭的「三只小猪论」并非是志在筹款,实际上他作为曾经的「台湾首富」也无需要进行小额筹款,相反他正是以其九十二亿元的企业股息,来诱惑地方派系势力,甚至还要「并购民众党」,但毕竟使用蔡英文用过的「老哽」,也已经是让人有「慌不择路」的感觉。
郭台铭以自己民调最低的「姿态」,要出面民调比其高者「屈身合作」,甚至是要当「正」的,口气未免过大。不过,郭台铭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还要「尽地一铺」,并极有可能是在「八二三炮战」纪念日当日正式宣布参选。实际上,郭台铭日前结束与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的会晤后,就曾公开预告,将于八月二十三日在金门,让他的「金门和平宣言」从宣言阶段进入到倡议阶段。而郭办也已经宣布,郭台铭将于八月二十二日提早抵达金门,于当日中午参加「主流民意大联盟」金门场的造势活动。因而配合「八二三金门和平倡议」,宣布参选是最好时机。
但一旦郭台铭宣布参选,国民党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结束「尊郭」策略,釜底抽薪地「打郭」,这就迫使对郭台铭仍然保有幻想的地方派系势力,必须「回头是岸」,否则就等于是「保送」赖清德。郭台铭在缺乏基层组织支撑的情况下,倘是仍然要参选,其「愿赌不服输」的心态,就将是「陆文霆睇相——唔衰攞来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