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民营私营企业,根本就不是在稳健理性经营,而是在赌博
【本文由“败灯是摔王跪王稀王”推荐,来自《我说国企的效率不可能比私企高,很多人都骂我》评论区,标题为败灯是摔王跪王稀王添加】
(1)某些民营企业,对于企业的风险控制,态度根本就是无所谓,以所谓的“效率”,来掩盖其风险控制的失能失职、来掩盖其企业管理水平的低下,来掩盖其自私自利、自由放任随心所欲,这方面各种案例比比皆是,这是事实真相。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私营民营企业都是这样,民营企业中,好的企业也有很多,这也是事实真相。尽管如此,也不是所有全部的私营民营企业,都可以拿上桌面,毫无逻辑、毫无原则地胡乱比较和随意自夸的。
(2)几个茶壶几个盖中,有几个是来自私人老板自己的本钱?有多少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借贷的、应该到期归还的钱?当初万达老板豪言壮语,说公司账上的钱,全都是他自己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别人根本管不着。第二天银行找上门来,乖乖的麻溜的把200家万达酒店全卖了,立马偿还欠银行的钱。
(3)某些民营私营企业,根本就不是在稳健理性经营,而是在赌博,无论是在企业扩张期,还是收缩期,都是在一味地赌市场、赌运气、赌赢了全是自己的,赌输了烂账亏损甩给金融机构,要么赖账跑路,要么躺平坐地泡当死狗,最后让国家政府来收拾残局,让老百姓承担最终损失和成本,这种案例还少吗?
(4)恒大这个企业够典型、规模也够大的吧?还是上市公司呢,按说从法律层面,公司的治理结构应该符合基本规范的,但是,现在这家企业怎样了?之前几年暴雷的海航、安邦、明天系、那些私营互联网P2P金融企业怎么样了?大家都清楚了吧?有这么几家让人咋舌的私营民营企业,就够全社会、老百姓和消费者大家伙难受的。最近,网络上盛传的、已经停兑债务的某私营民营企业金融理财公司,其业务规模也很巨大,涉及到的理财金额,据说也很恐怖,搞不好又是一家规模巨大的深坑。
(1)有一部正在上映的片子《孤注一掷》,讲述的是与电信诈骗相关的的故事。影片有助于我们去重新思考对于金钱和人生的态度。很多人性的弱点是与生俱来的,既有社会性也有原生性。我们需要的,是尽量克制抑制这些自身的人性弱点,减少情绪中的贪嗔痴怨。不应该条件反射式的拒绝反思自己,只是单纯从外部和其他人身上去寻找,自身失败没落被淘汰的原因,以此来解脱自己内心的罪孽感、失败感。
(2)贪欲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弱点。这些很容易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以及因此行而产生的后果。也不要小看,人性之弱,而产生的人性之恶,带来的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影片里面的剧情,假设如果我们遇到了,破产、家破人亡,就可能是我们当中的某个人。
(3)回到本人的前述评论本身。开办企业、投资项目,个人理财,有的人会希望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代价,希望得到的回报更多、得到的更快。在缺乏理性的情绪控制、缺乏客观全面的分析、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机制的前提下,有的人就有可能,孤注一掷搏一把。这就是人性之弱。在企业的决策者当中,有这种冲动的不少,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私企,都可能存在这种现象。与某些私企民企,有所不同的是,央企国企的公司治理的要求和决策机制,不是个人独裁式而是集体决策制,有决策程序和辅助决策的咨询支持,当然,很多经营好的大型民企也具备这种模式。
(4)央企国企如果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是有责任追究和处罚机制的,是有内部外部监督机制的,如果涉及腐败贪污利益输送,无论事件沉淀了多长时间,都会依据党纪国法严厉处罚。按理,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样应该对民营企自身经营原因造成的、给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各类损失,予以追究、处罚和要求赔偿。对于某些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应该严格依法依规,坚持信用评级严格审核,不应该法外宽容,特殊例外。
(5)有些人,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拿不出什么符合基本逻辑的观点论据,缺乏而且不屑于尊重客观现实、拒绝理性思考分析,视某些民企存在的某些客观事实真相于不顾,与此同时,这些人又推崇信奉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国家监管,这不仅是互相矛盾的,而且是双重标准的。其结果,必然就会像《孤注一掷》里面的故事结局一样。
很多具体的内容,因篇幅时间限制,不继续展开,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就像2000年以后,总会有人说房价太高了,但现实一次次打脸,涨了几十倍了吧。谁能看清楚?问题超前消费总会透支,总需要还账。
问题是谁来还账。这才是问题。
就像2000年以后,总会有人说房价太高了,但现实一次次打脸,涨了几十倍了吧。谁能看清楚?问题超前消费总会透支,总需要还账。
问题是谁来还账。这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