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医疗反腐,我特别关注医疗从业人员的反应”
来源:微博@一个坏土豆
聊聊这次的#医疗反腐# 旅行途中抽空写的,可能会有些错别字.....
2020年,国家对心脏支架进行集采,价格从1.3万元锐减到700元,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但没想到在留言板被医疗从业人员的读者激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了以后,医疗人员收入太低了,再也没有积极性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会快速下滑,“老百姓有苦头吃了”......
我看得瞠目结舌。
所以,这一次医疗反腐,我特别关注医疗从业人员的反应。
我在知乎上关注了好几个经验丰富、医者仁心、喜欢分享的好医生,遗憾的是,他们无一例外的对本次行动进行了反对。
至少我没看到有人旗帜鲜明的支持。
反对的理由居然是:
今天穷人之所以还能看得起病,全是靠那些行贿的厂商和受贿的院方共同维系的,如果这些没了,医疗资源会被顶尖的医院或私立医院抢走,还是那句话“老百姓有苦头吃了”......
你认为他是歪理邪说?可是,我认为至少他们真这样想的,认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就建立在这种捞偏门的手段之上。
我说说句得罪人的话,医疗从业人员确实认为自己的阳光收入太低,但这恐怕并非他们目前的主要诉求,因为即便阳光收入翻番,或者3倍,也没有心脏支架从700到1.3万来的更多.......
医疗反腐如果坚持下去会怎样?
2002年的时候我进入通讯行业,当时一部国产手机,制造成本是800元,最终消费者购买的价格一般是3000元,甚至可以到4000!
当时流行一句话,叫渠道致胜,就是别管多垃圾的产品,只要给渠道商或者零售商足够的利润和动力,他们总能把这些产品忽悠出去,卖给消费者。
800元的手机,厂家通常1000元卖给分销商,分销商1800元卖给零售店,零售店3000元到4000元卖给消费者。
因为消费者是不懂手机的,是不专业的,产品能不能卖好,全靠零售商和渠道商去推广,去所谓“教育”消费者,所以最终消费者买到产品,价格都上天了!
很多零售终端,也就是卖场,选择核心主推产品的要求就是50%的毛利,意思是2000元价格的手机,卖场必须要赚至少1000元!
当时卖场里一个"好”的,能说会道的导购员,一个月的提成可以拿两万左右或更高,那可是15年前!
这种靠终端靠忽悠的模式一直延续了10年,所有的行业人员都觉得没啥不妥,甚至认为“要不是我们,中国老百姓都用不起手机”.......
的确,因为消费者也不懂,很多消费者花了天价买了手机还感恩戴德。
一直到2010年,小米横空出世,双核智能手机的零售价格定价1999元,震撼了全行业!
当时双核智能手机国产企业根本没人做,因为做出来成本就要接近2000元,根据“行业规则”卖到终端至少要6000元,根本没办法和洋品牌竞争,所以国产品牌根本就不做高端。
是的,在小米之前,国产手机几乎是不做高端的!
而小米改写了游戏规则。
10年前我看了雷军的文章,我被深深的打动了,很多内容已经忘记了,但大概记得两点:
第一,雷军说中国的手机品牌都把注意力放在渠道上,而不是放在产品和研发上,这对行业的发展是不好的,小米愿意和友商一起进步;
第二,雷军说希望中国消费者能用上物美价优的手机;
雷军的小米可以说动了整个行业的奶酪,被全行业和经销商痛骂,各种诋毁嘲讽,认为小米不可能成功,认为小米这样干会干掉整个行业,就和今天的医疗从业者一样,认为以后“穷人就用不起手机了”。
不过雷军坚持下来了,不仅在手机行业坚持下来了,而且把这种模式推广到了各个电子领域。
小米诞生到今天已经12年了,我们可以说小米的产品不好,也可以嘲讽雷军被印度人坑了,但是谁都不能否认,雷军深刻的改变了中国的电子消费产业,具体体现在:
第一、今天厂家800元成本做一个手机,消费者1000元左右就能买到,用更少的钱买到了更好的产品,所有的消费者都得到了实惠,用上了真正的好产品;
第二、从2010年开始,所有的国产手机,将注意力放到了产品而不是销售上,中国厂家越来越敢于做高端产品,去冲击行业顶端;
第三、因为产品力的提升,中国电子产业从2010年开始加速外卷,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一路势如破竹........
12年前的那些既得利益者,他们说的穷人用不起了,或者说中国的这个产业要完蛋了不仅没有出现,而且一切都在向好发展。
12年后,消费者更加懂产品性能了,而不是和原来一样被终端瞎忽悠。
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更加健康的模式。
你看看这个产业就知道了,12年前,是厂家、渠道商、终端联合在收割消费者,那么我们看看心脏支架不是一样吗?
700元的东西卖到1.3万,你想想就知道水有多深!
里面都是所谓的营销费用、会务费用、推广费用!
今天他们认为这种反腐会搞死行业,就和12年前既得利益者痛骂小米一样,但是12年后,能适应行业规则的“友商”们并没死,而是一起成长了起来。
有很多通讯行业的从业者离开了行业,但适应新规则留下来的人,他们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现在反腐才刚开始,就传出消息,“涉案近三千万医院院长被抓后,该院人均就医成本降 1400 余元”,1400元,对底层家庭来说,是多大的一笔收入啊,如果这项行动推进下去,老百姓最终能得到多大的实惠!
我还特别想说的一点是,当时我写心脏支架,反对的不仅仅是医疗从业人员,还有少部分患者或者说消费者,他们也是反对价格下降的,为啥?
我这里挺想谈谈所谓的医疗、教育、住房新三座大山,我想用自己的视角谈谈这些问题。
其实从医疗反腐到房主不炒,到打击教培,事实上国家就是希望铲平三座大山,但是从我和读者不断的交流中,你认为真的是所有人都拥护的吗?
我都想问,真心希望公平的人有多少?
甚至我可以说,三座大山本身就是部分老百姓自己希望搭建起来的。
2021年的时候我写过几篇关于教育的问题,今天再聊聊。事实上,所谓的教育大山根本就不存在。
我就从深圳说,在深圳,只要你交社保,深圳市政府就会安排小孩读书,保证有学校接收,连深户都不需要,如果买不起房,租房一样是安排学位,没有太多的不同,只是积分略低20%左右。
而深圳的所有公立小学,都是政府统一拨款,费用都是一样的,老师都是统一招募,师资水平也是一样的,教学设备和课程也是一样的,学校环境也是一样的,那所谓的教育大山究竟在哪里?
所谓的好学校,无外乎就是有的小区房价高,学校家长更有钱,被很多人认为所谓“家长素质高”,想让自己的小孩挤到这样的学校去。
有很多家长,自己是工薪阶层,但自己看不起自己的阶层,看不起和自己同样阶层的家长,一定要让自己的小孩挤到贵族学校去,否则他认为就是不公平,这是不是很搞笑?
那么这种教育大山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爬山的痛苦,并不是你觉得不公平,而是一开始这样的家长就希望赢在起跑线上,让孩子得到和自己实力不匹配的教育资源,让自己的孩子读所谓的好学校。
但是好学校都是比出来,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能读好学校,所有的制度都不可能满足要求。
中国的小学都是义务教育,学校不收费,大学收费几乎全球最低,而且以深圳为例,公立学校的老师是不允许给学生补课的,那么家长认为的负担重,其实就是大家都参加校外教培机构的培训,一节课就要好几百。
所以在2021年,国家说我严厉打击教培机构,大家都不要参加校外培训了,我帮家长干掉沉重的负担。
我原来写过韩国篇的教培,所有的家长不得不内卷,不得不送孩子去教培,很多工薪家长收入的70%甚至都用在培训小孩上,不堪重负。
我们就是要避免走韩国的老路。
但是我万万没想到,国家牺牲经济,也要去追求公平,我在2021年对此进行赞扬,写了 随笔 | 教育资本化,恶魔的凝视,深渊的入口!结果在后台被一堆家长骂,认为我们要送小孩去培训,去鸡娃,国家你管得着吗?
写完这篇文章我就傻眼了,原来很多人喊要追求公平,其实内心深处并不想公平,只是痛恨自己为什么不是既得利益者。
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用自己的财富以本伤人,想去内卷鸡娃,月薪2万的要卷死一万的,一万的要卷死3000的,3000的要卷死失业的......
国家说我帮你们降负,你们以后不用给教培机构送钱了,家长们说我们不答应!那么我想问,所谓的三座大山里面的教育,究竟是个啥山?
根据国家的想法,是尽量的公平,小学根本没负担,义务教育学费也不用交,再干掉教培,大家公平竞争,家长也不用缴冤枉钱.......
但是恐怕买账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并不是痛恨不公平,而是要希望不公平......
你不能既想当人上人,又要人人平等啊。同样的,我当时写心脏支架的时候,为啥居然还有患者反对价格下降?
因为一旦医疗体系全面反腐,全国老百姓都能享受更好更便宜的医疗服务,那么真的人人平等之后,精英们的优越感怎么体现?
精英们说我挣那么多钱,怎么能和穷人一个待遇?
新中国建国之后,张爱玲去了趟医院,对新中国彻底失望,转身就润了。
她为啥润?因为新中国的人民医院大家都能看得起病了,张爱玲发现农民和自己一起看病,自己的优越感被剥夺了,她恼羞成怒.......
这就和我说的鸡娃内卷一个道理,中产们说我挣了钱,就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要卷死他们,我们不要公平!
从写完教培之后,我就很少写国内了,因为写国内太得罪人了,就是我说的,很多人表面上在呼吁公平,其实真正痛恨的真实想法是:
凭什么我不是既得利益者?
从房住不炒,到严打教培,到医疗反腐,国家重拳出击,是因为所有人都说三座大山压抑了消费,国家说我现在就铲平三座大山。
那么以后消费能起来吗?
医疗反腐能取得好的成果吗?
这取决于国人究竟想要什么,是真的想要公平,还是人人都想成为既得利益者后焊死车门。
但是我相信,无论如何,在之后的10年,中国的医疗科技会更加迅猛的发展,而越来越多的人将也将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你哪怕真的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医生这个职业和医院这个环境,都不会那么幼稚,因为医生的培养成本实在太高,所以沉默成本高的可怕,也就飞行员等少数职业可以类比,北京这边医院现在招人就没有非博士的,哪怕是放射科看片子的也是博士,11年到13年的培养经历,毕业三十出头还有面临组建家庭等压力,就算是现在资金待遇维持不变,你看谁敢轻易跳槽?你这个博士只要不行医,不行政,没有任何择业优势,大厂程序员调侃“35岁毕业”好歹人家猛挣10年高薪,期间搞定结婚买房置业生子,你个医生职业发力点在40岁以后,能独立置业时都逼近35岁了,谁要?这种职业天然的低风险选择就是依附体制或者说专业组织,美国就是这样,从业医生账面收入高,但大比例收入要投入互助组织,购买法务保险,他们自己不想省钱吗?就是这个道理。况且5年前北京医师跳槽最佳选择是医疗顾问,和海外合作忽悠富人去德国做手术,国内三万,但出过就要花50万这种,我一个朋友,原主治医师,就跳槽干这个了,一年拿个60万起步,整个精神状态好的不得了,用她的话讲,忽悠傻子再挣钱,就是有快感。经过疫情三年再加上俄乌冲突等,现在海外医疗早就去魅了,这个行业大收打击。就和打击教培之后,那个高年资教师敢轻易辞职?
还拿医师去碰瓷“卖手机的”的... 我告诉你优秀销售人员的职业技能迁移性很好,人家不卖手机,卖医疗顾问都比原医生容易出头赚钱,就算去诈骗人家也是点了相应天赋点和锤炼过职业技能的,而医生这个职业,投入海量时间和资源之后,导致TA们离了医院就是从头来过,什么都不是,医院和学校一样,就是个封闭社会,技能迁移性和个人属性泛用性都太差,心态、精力、职业技术含量都比不过销售人员群体。
我支持国家取消补习,人天赋不同,不是人人都适合内卷学习知识。单一的学校竞争会压抑很多不擅长学校学习的自信、兴趣。营造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给小孩提供更多可能。毕竟现在知识爆炸,网上好的内容随时能够获取,只要孩子认知到自己的兴趣点,什么时候再去学习都是可以的。
教育之本是育人,乃至旧所谓因人才而光宗耀祖,是不少普通人工作、忍艰受苦对生活和后代的寄托、希望所在,而现实和迅速传播的事实,都在说明现行大多数教育对大多数人没有或已丧失这种可能,投入产出会不成比例,价格高价值低。
医疗之本是救死扶伤、解危济困,以前还有“白衣战士”一说。但现在普通人对医疗机构的普遍感受,互联网对相应事例、内情的扒皮已是赤裸裸的程度。和不少人包括医疗界一些人以为的不同,中国各地民间对生老病死,既看的重(有希望时)其实又非常淡然(民谚:晚上脱的鞋谁知早上还会穿不)。医疗系统全面反腐的一个结果,必然是绝大多数人更客观的看待医疗医药和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选择。
公共服务,主要是行政、治安、教育、医疗,而普通人一般能接触的就是基础性的教育、医疗,当大多数人对现行教育医疗的看法、态度、选择变化,它的表现之一难免是逆转困难又影响巨大的。
我个人经常参加国际会议,说实在话,总体水平上,我所在的这个医疗领域和国际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这不排除少数顶尖水平的专家可以与国外同行媲美甚至领先。国内医生花费太多时间去开那些无意义的会议,他们也宁愿多看几个病人、多读几篇文献、多静下心来做些自己的研究、多享受和家人的时间。所以,我接触的同行以及专家,对反腐是支持的。
本人在大型跨国企业工作多年,也了解颇多行业情况,很多企业在合规上的确有待加强。作为中国人,看到国内企业迎头赶上很欣慰,但也对我看到的不合规做法表示忧虑,这些到最后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有很多人说回扣和红包。回扣常常出现在一些小公司或代理商,本人坚决赞同打击回扣。至于红包,在大医院应该少之又少,近十几年来家人生病,从未送过红包,因为人家明确表示不要送红包。我不知道是否还普遍,因为我的医生朋友们都对此很反感。
医疗领域反腐绝不是一个口号式的反对资本,这是简单化甚至可笑无知的。今天的现状是我国合格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缺乏、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负担重、总体医疗卫生投入不足、经济发展不均衡、优质医学教育与培训不足、药物和医疗设备生产基础薄弱累积不足从而导致依赖进口昂贵药品和设备、医务人员薪酬和付出不合理等等的综合结果,当然还有某些大权在握的人的贪婪。医疗企业当然也不无辜,但是,谁不愿意坦坦荡荡清清白白做人做生意呢?
医生的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的医学院和住院医培训要持续加强,培养合格的医生。经济要发展,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这样年轻的医生才愿意去基层工作生活,给当地提供优质医疗。国内企业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创新,才能打破进口产品的高溢价垄断。行业规范要严格,对形形色色的学会协会,要进行一定的限制,不能打着召开学术会议的名号向企业摊派。对医疗企业要严加管理,加强合规的真正执行。对于医疗机构尤其是负责采购的部门,这其实一直是受到严格监管的部门,也是这次反腐的重点打击领域。但是,我国医疗领域的挑战,远不止这些。
有去医药公司的,有去软件公司的,有自己开公司的。其实就是以当医生时期积累下来的人脉做生意吧
医生职业的发力点一般要四十岁,这时候很多人就知道自己学术或者实操业务该走哪条线了,也开始有资本变现了,现在这种局面是广大医师都支持的,因为从上到下,要清理一条线,这就是上升渠道打通,而且原本很多人就拿不到仨瓜俩枣,还得气人有笑人无,你看麻醉师群体和病理科这次有动静吗?人家除了手术环节可能有点外快,在医院这个环境人家搞不好时不时还掉贴点钱。这就是生态清理,有的是想入行和上位的。
这么说吧,十八大后反腐力度高涨,八项规定后公务员行为收到很大规诫,三公消费明显降低,那影响了考公热吗?哪些是自己该得的,哪些是外快,大家都不傻,行内人不管嘴上怎么白话儿,心里都和明镜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