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是欧美流行文化的强势

【本文来自《任何一种新文化兴起时都是粗糙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背山远行
  •   我这里不是专门找刀郎麻烦的,但你的描述和我的感受完全相反。

      如果你对舶来品有意见,那么纯粹的传统音乐,可以说不仅是中国,整个世界都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东西占主流的。相反,世界各国的音乐,基本上都是以在古代音乐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在最近几十年内的创新作为主流,而古代音乐大致都难听得要死(我至少对两个国家的早期民谣下过大量作品听过,纯属浪费时间)。而最近几十年内的创新,舶来品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少的。

      只有民族的才可能是世界的,但民族的未必是世界的,不信的话,我们的古戏曲及日本的能剧,都在世界上没足够的名气,这也不局限于古代戏曲,我听的民谣音乐,所有没有现代创新元素的古代的音乐就是没吸引力的。

      而“新”,绝不是单纯的去西方化,相反却和西方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密不可分,我们是这样,其他非西方国家也是这样。西方国家率先进入工业时代,这个事实不可能被想象中的政治正确改变。真正的各文明和民族的新文化,是在吸收外来因素的同时有自己的创新,而不是回归祖先和排外。

      

你的理解可能偏激了,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是欧美流行文化的强势,这里并不是说西洋音乐不好,而说的是文化的标准变成了唯一,去西方化并不是消灭西方,而是去除“唯西论”,让各个民族、各种文明都能展示自己的风采。

西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除了自身文化的魅力以外,还包含着文化背后的资本支撑,曾经艺术工作者面临着要生活还是要艺术的灵魂拷问,市场决定你的艺术能不能被认可,这当然没有错,艺术家也要吃饭的,但是也要看到市场的局限性,当市场被垄断在一群利益集团下时,市场反而影响了艺术家的发展,甚至生存。比如,近些年娱乐界流量明显的群魔乱舞,都成了资本洗钱最好的投资。

我不是刀郎的粉丝(粉丝这一词恰好是资本对用户的画像),也没有觉得你是在找刀郎的麻烦,只要是好的作品都听、都喜欢,刀郎新专辑的成功是流行音乐、传统曲调和传统古典文化的巧妙结合,简单点就是“中西结合”,也是你所说的传统曲调没有现代载体很难传播,但是也要看到刀郎这次的“中西结合”跟以前大家所说的中西结合大有不同,从乐器、曲调、歌词、意境和具象化,都是浓浓的中国古典美。

所谓传统音乐不好传播,恰恰相反,当今西方音乐同质化严重的时候,很多西方艺术家都在寻找新的音乐元素,传统音乐是最感兴趣的部分。看看大型运动会的表演,各个国家为什么都要想尽办法表演自己特有的文化呢?

相比其他国家而言,我们拥有传统文化的巨大宝藏,当然也有很多糟粕,这就需要我们现代的中国人去挖掘(好词好调就发扬光大,坏词好调就改词)、去创新,传承好我们的宝藏,少给后人一点糟粕。

最后,想想以前的“中西结合”为什么不受欢迎?想想被认为“土”的凤凰传奇和刀郎在这个时代会被大家喜欢和传唱?背后的时代背景是值得思考的,时代变了,很多东西在校正,很多东西在回归到自己的位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