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刷上芭比粉色——《芭比》平权背后的大生意
(图,这是芭比的粉色)
《芭比》最先引发我注意是由于越南禁映,为了电影中出现几秒的儿童涂鸦地图中,把“八个点”说成九段线。当时我还说不会去看,结果听说这电影国外好评爆,豆瓣开分8.8(现在8.7),微博女推爆了,好不热闹。作为一个尊重真女权抨击女拳手的直男,我去看看她们说的破防是什么样的,笑。
现场大厅满座率超五分之三的座位,其中五分之三左右的观众是女性。整个场面笑场的不是太多,主要集中在扎导的正义联盟梗,以及那句“没有生殖器官”的台词上,其他场面的女性笑声主要来自固定集中的区域。也就是说路人女性观众很多,有一些是男人陪伴来的,热衷于价值观的女观众只是其中一部分。
先直接上结论,这就是一部主张男女平权的电影,青春喜剧加大量讽喻,男女老小都可看。如果不走全民路线也不能上个好票房。故事简单直白,同时又点到为止,不象女拳口中那样先锋女权,整片讽喻很多但并不得罪任何群体,留出空白让解读者可以自行发挥。故事中先解构玩偶自己再解构其他,点到了父权、大公司,消费主义、极端女权等等,安排了很多致敬桥段,这可以看出本片有意未来追逐小金人奖项的企图,然而形式上还是玩偶过家家的故事。观众若不带预期的过来看完是个轻松小爽片,世界不会有变化,只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被尊重,这就是非常成熟的主流价值观商业片。
特别提醒:美泰授权的片子,最早是给索尼,索尼拖延症迟迟不拍影响收益,后来美泰回收转交给华纳,这部片子是有商业尺度把控的,明显就是美泰作了芭比新时代的定位。片中美泰勇于自黑不过是刻板印象的轻描淡写。只要不忘这一点,片中的很多设定就完全容易理解,整个故事的围墙是美泰的芭比娃娃全球业务形象定位,迎合当下平权热潮,又绝不会过于锋芒。如果剧本超出定位,美泰是不可能授权砸自己牌子的,毕竟芭比娃娃中的男性角色也越来越多,生意逻辑是绝不能只迎合极端用户。
=========剧情故事简略,剧透线=========
《芭比》开场用了孩童砸娃娃的镜头,致敬《2001太空漫游》的史诗开片,芭比娃娃作为性感尤物横空出世,这是娃娃界划时代的大事。芭比娃娃第一个就是泳装,它本身就是男性凝视和消费主义的产物。
故事从真人形象的玩具世界展开,芭比的世界主要居民都是各种中高阶层女性玩偶,女总统、女性大法官、女议员、女科学家……,男性肯只是个配角玩偶,他唯一的坏心思就是约会后就想索吻芭比,然后留下过夜,结果被芭比一句“这里(粉红世界)整夜都是闺蜜夜”给拒绝了,经典芭比(经典芭比就是早期白人金发女性形象娃娃)不当男性想象玩物,给片子定下主调。
经典芭比脱去高跟鞋后也保留踮脚尖的姿势去沐浴,结果有一天发现自己脚居然放平成了平足,身体上出现了橘皮,她想到了死亡。不得了,芭比的完美生活出了问题,于是去找疯芭比(被小孩玩坏的芭比)寻求解决方案。传统奇幻剧中这个角色是女巫,然而,这里却巧用了致敬黑客帝国的方式,疯芭比给出了选高跟鞋留在芭比乐园粉红社区,还是选勃肯拖鞋去探索真实世界。
通过粉红轿车,马车,直排溜冰鞋这条玩偶之路(其实就是美泰不同时期的产品),芭比和配角男跟屁虫肯一起来到现实世界,二人粉红情侣装被人围观嘲笑,终于见到一帮戴着安全帽的建筑工时芭比忍不住爆了一句:我们没有生殖器官。没错,玩具女性芭比只有个胸部突起但没有子宫这些,男性芭比连个突起都没有。
另一边,美泰公司发现了异常,开始行动。这一段属于自黑自嘲,然而这也是现实世界中最不真实的一段。中层员工都穿着统一保守的服装,高层董事会全是男性着黑西服。现实中美泰执行副总裁兼芭比娃娃全球业务负责人丽莎·麦克奈特是女的,她的名言是“我们今年的目标是让芭比无处不在”。
美泰自黑完之后,影片又开始了华纳的自黑,笑料就是扎克·施耐德导剪版《正义联盟》。中途芭比逃跑时在电梯某层见到了一位老妇人,这段又是致敬黑客帝国中的先知老妇人。出电梯后被设计师母女救了,这应该又是黑客帝国的营救桥段。
其实,在此之前,男女芭比在现实世界中都受到了冲击,芭比很快被打脸,被一群学生女孩说她是法西斯(芭比形象物化刻板形象已经是沉年老梗了),男伴肯则发现了书店中关于父权、马(关联到牛仔,也是男性主张)、男性的一系列书籍,抱回去当圣经,他阅读后以为了解了真实世界。于是肯去找工作,说自己是个男人应该有工作,结果别人回复,现在这是个劣势了。肯回怼:那你们没有很好地贯彻父权制。那个男人小声回复:好吧,其实我们把它隐藏得更好了。最后肯连个沙滩救生员都当不上(他的玩具形象是沙滩冲浪手,很可能就是救生员),准备回芭比乐园世界推广父权。
(图:女芭比很快被现实中的激进女权洗脑后的女孩打脸)
视角回到芭比那边,她被救下后,三个女性吐槽完毕,开车结伴去芭比乐园粉红小镇。
结果,回到乐园发现肯已经夺权,所有的女总统、女法官等等都成了佣人、女侍者(言下之意在此之间,这都是男性玩偶干的工作),一个个已经被洗脑认命。芭比的大HOUSE也成了肯的,粉红世界的房子都归男人了,肯还有意回应了之前的那句夜夜都是闺蜜夜,说这里夜夜都是兄弟夜。
于是,芭比决定绝地反击,巧用心计,利用男人的虚荣心让男人们斗起来,肯男们内战开启了歌舞片模式,中间致敬了《雨中曲》。最后在一曲浪漫悲情的歌曲后,肯被芭比一席话说服,芭比也认识到原来自己对男性玩偶的态度是不对的,大家是平等的,但是她还是没有接受肯。
美泰公司的黑衣团队也追随将至,哄骗芭比进塑料盒子,关键时刻,芭比娃娃创始人也是美泰合伙人出现,从公司手里拯救了芭比。最后,芭比决定到真实世界,她露面的最后一句台词是:要见约好的妇科医生(这意味着芭比可能要做手术重建女性器官,或者说她已经变成真人拥有了生殖器官)
整个故事简单明确,除了有意味的几段台词,以及几次致敬外,最有趣的就是其中几段动作模仿了芭比娃娃,尤其是芭比气馁时,像一个玩具折叠翻转在地面上。整个电影风格是青春、搞笑、讽喻、歌舞、包容和解,只有最后决意去真实世界打破了大团圆的结局,其中有留白给了那些想挖掘“深刻”的想象空间,同时影片又是小心翼翼和保守的,激进女权其实在故事中也被剧情无言的讽刺了。
观片的过程中,芭比作为玩具穿越到现实世界,让我想起学生时代构思的故事,电子游戏人物发现了人类的控制寻求自由解脱,然而芭比电影料定不会走反抗人类争取玩具自由的这种价值主题,而是把人类世界复制到芭比世界进行讽刺,最后只有芭比自己走向真实,并没有发起什么革命。
其实几十年来,芭比作为儿童娃娃的早就有长期的争议,她的形象就是物化女性,同时走的还是精英路线,你能看到各种时髦金粉的服装,汽车大房子社交舞会派对,灌输给孩子这才是生活。芭比的职业多是中产以上的阶层,虽然有120多种职业形象,但电影中职业制形象都是白领金领。转变是不可避免的,根据社会消费人群结构的变化,从白人精英往多元进行商业转化。正如电影中最后设计师一家全讲的是西班牙语,证明了拉丁后裔的消费能力提升,芭比尽管有了多元的形象,但核心还是经典芭比——白人精英女性。
说到美国女权,我不得不想起铆工罗茜,这个形象比起芭比要坚实的多。女性真正走上平权,那是她们为美国作出伟大的贡献,妇女在劳动中寻找到平等尊重。
而更为激进,自由勇敢的女权形象其实是《末路狂花》,最后飞出大峡谷是无法言喻的绝决。女性的社会复仇其实并不能被社会所有人认可,所以人们不会在芭比中看到任何肢体抗争的场面,芭比只象征着媒体的叙事作用,芭比进入真实世界其实就是美泰的大IP要走进世人生活无处不在的宣言。
指望芭比这种IP商品电影走先锋女权是不现实的,整个电影就是美泰公司首席执行官伊农·克雷兹的决定。接掌美泰之前,伊农·克雷兹的工作经历是与数字媒体、网络电视、艺术相关,他是在用媒体重塑芭比这个物化女性被诟病多年的形象,打造一个“玩具宇宙世界”,只不过他使用的不是众多IP中的男形象,而是芭比娃娃这个白人女性形象为经典造型的IP。美泰成立电影部门后,这位CEO直言,拍电影不是为了卖更多玩具,“最重要的转变是从一家生产商品的玩具制造公司,转变为一家管理特许经营权的知识产权公司”。平权是一个男女都容易接受的现代价值观入口,消费买单的是女性及其家属。
美泰执行副总裁兼芭比娃娃全球负责人Lisa McKnight 在采访的时候说到,“同时,我们也会确保我们合作的品牌具有一定包容性,与我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如果说这个电影有伟大之处,那就是反复琢磨的剧本,美泰与华纳终于一起找到了合适的角度,讲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新女性故事,这是芭比新的商业定位,这意味芭比要从玩具走向IP大世界,之所以要讲个大价值观,那是后面有个大生意。美国社会潮流涌动方向,就是主角的成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