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过机关枪!中国人究竟有多喜欢波波莎?丨轻武专栏

500

“五〇冲锋枪,本领真是强……连打三十发,赛过机关枪。”

这是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赞颂50式冲锋枪,也就是仿制波波沙的一首歌谣。还有那个年代的烈士楷模,比如雷锋和邱少云也都有手持50冲的形象流传下来,当年这支来自苏联的冲锋枪在中国究竟有多受欢迎呢?

今天的轻武专栏,我们就来聊聊中国人究竟有多喜欢波波沙。

500

实际上,在抗美援朝之前,甚至建国之前,我军与波波沙就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

500

▲早期型号的建新冲锋枪

在北京第208兵器研究所内的轻武器博物馆里,一个玻璃展柜里挂着一支不太寻常的波波沙冲锋枪。与其他展品不同,他没有铭牌。换言之,可能连博物馆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是什么。

好巧不巧,军武菌刚好知道。这是大连建新公司在1947年仿制的波波沙冲锋枪。但是可惜的是,这支中国最早的波波沙冲锋枪并没有量产。

500

时间到了1948年,决定东北人民命运的辽沈战役打响,当时大连公安机关为了支援前线,抽调走了大批枪械和警员。49年时又接连成立了边防、海防大队,人员扩充不少,导致警用武器出现了巨大缺口。

于是在6月9日,大连公安总局局长周光和副局长乔理清、郭钦经过商量后决定,上报旅大市委,问问能不能支援一批枪,或者,让建新公司先生产五百支冲锋枪应应急。

500

这建新公司又是干什么的?可别被这平平无奇的名字给骗了,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利用大连苏军管制和自由港的优势,建立起来的一个大型工业联合企业,能造枪能造炮,能炼钢铁,能搞化学。自1947年7月1日组建以来,生产了大量军用物资,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说回正题,旅大市委书记欧阳钦在接到公安方面的请求后很快已与了批准。

500

▲手持建新冲锋枪的警员

在1949年9月10日举行的旅大公安总局第二届立功表彰大会暨第一届运动大会上,警员们精神抖擞,动作整齐划一,正在接受领导们的检阅。而他们身上挎着的,正是由建新公司生产的仿波波沙冲锋枪,用当时的话来说,叫做苏式转盘枪。

500

▲量产的建新冲锋枪

1948年量产的这批仿波波沙,和47年的版本有了明显不同。也许是为了简化生产工艺,麻花型的隔热套筒改成了纯圆形,其余部分均按照原版波波沙仿制。

500

▲电影《奇袭》中的建新冲锋枪

关于建新波波沙的产量有好几个说法,陈传生老师在《大连警用老枪》一书中说共生产了563支。而建新公司原总经理李一氓的回忆录中说是1563支。总的来说产量都不大,但是那会还没建国,我们就造得出如此精良的冲锋枪,放在整个轻武器界都是相当炸裂的。

500

▲奉天兵工厂

就在建新公司为大连公安生产波波沙的同时,东北地区的另一家兵工厂,也仿制出了自己的波波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沈阳51兵工厂,其前身是张作霖建立的奉天造兵所,国民党接管时期改名为90兵工厂,在当年是中国最大的兵工厂之一。辽沈战役胜利之后,兵工厂收归我军管辖。

在解放战争时期,51兵工厂为前线生产了大量武器装备,期间还动员技术力量,成功仿制了苏联波波莎冲锋枪。1949年9月到1950年9月,仿制波波莎的产量达到了2.3万之多。

1950年2月,毛主席和周总理访问苏联回国,途经沈阳时专程视察了51兵工厂,得知兵工厂仿制苏联冲锋枪成功后非常高兴,同年10月,亲自批准命名为50式冲锋枪。

500

但紧接着在10月25日,随着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毛主席为了确保51兵工厂的战略安全,下令将全厂迁至黑龙江北安,成为了后来的北安626华庆厂。

随着北迁工作的进行,仿波波沙冲锋枪的生产工作也暂时告一段落。但是眼看朝鲜前线战事越来越激烈,使用着万国造轻武器的志愿军战士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难免吃亏。阵地我们打下来了,但是冲锋陷阵的代价也是惨重的。

500

为此,中央一面向苏联请求武器装备援助,另一面动员国内各方力量,全面保证抗美援朝前线供给。搬迁至北安的庆华厂前脚刚才落地,后脚上级指令就跟着来了,要求尽快恢复79步枪和仿苏式冲锋枪的生产。

但恢复生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面临的第一个困难是高端设备的缺失,不但国民党在撤退时毁坏了大量生产设备,苏军也趁机两次洗劫工厂,搬走了2400多台机器设备,等工厂搬迁到北安时,用于生产冲锋枪的高端设备已经所剩无几了,难以满足大规模量产需求。

500

第二个困难是图纸不完整,当年仿制波波沙是根据实物测绘的,很多图纸没有规范化。再加上北迁过程中图纸和工装工具遗失,人员配置发生调整等原因,重新投产相当于要重新试制。

第三个原因是人手短缺,来自大城市沈阳的工人们哪见识过北大荒的环境和生活条件呀,就不说有些工人压根不愿意来北安了,即使来了的也没有完全适应,如何教他们立刻投入生产呢?

500

事实证明,兵工人是不怕困难的,在庆华厂书记尚耀武的号召下,工厂喊出了“一切为了抗美援朝”,“宁可后方多流汗,不让前方多流血”的口号。

图纸缺失,那咱们就加班加点地画,不到两个月时间,就绘制和修订了1200多份图纸用于生产。关键设备不足就动脑筋,想妙招,自己动手改装设备,改进工艺,甚至掀起了比谁解决难题多的比赛。缺人手就让干部下车间,全员尽量不请假,争取三班倒。

一时间,工厂涌现了不少劳动模范和榜样。在全体庆华人的共同努力下,仅仅过了90天。1951年6月,第一批2628支50式冲锋枪顺利装上了开往朝鲜前线的列车。在整个抗美援朝期间,50式冲锋枪的总产量达到了35.8万。

500

在前线,战士们对于50式冲锋枪的评价也相当高,重量比轻机枪轻,近距离火力不输轻机枪,尤其适合夜战和近战,使用转盘枪获胜的战例更是数不胜数。有很多战士给庆华厂寄来感谢信,其中一封甚至附上了一万元旧币,请求工厂给造枪的工人师傅拍张照片回去,战士们都想见见他。

为此庆华厂特意为工人们拍了三张照片,连同战士寄来的一万元旧币一起寄了回去。那些在前线战斗流血的战士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后方辛苦一些又算什么呢?

转盘枪,转盘枪,七十二发子弹上满膛。

战场上,把话讲,成群的鬼子把命丧!

本文章为UP主“膛线君”特约撰稿。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公众号搜索“军武次位面”点击关注!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