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的要害

500

刚刚吹了一瓶泰山原浆,趁着酒意,吹着空调风扇,今晚唠一唠民营经济发展的要害是什么。

刚刚国家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虽然没刷屏,但很多人在转发。

国家在回应重大关切,老百姓也在回应重大关切。

通篇读下来,老李还是很振奋的。通篇鼓励、支持、肯定之语,恰如暑天吃了根冰棍,凉爽,怡神,透气儿。

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毋庸多言。常见的说法是“五六七八九”:,税收贡献超过50%,国民生产总值占比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超过80%,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0%。

其实,这种顺口溜说法,不全面。

例如,“贡献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民营企业以40%的资源,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后面还包括“提供了全国80%的日用消费品、60%以上的中高档消费品和75%的生活消费服务”。

前面要有定语,40%的资源,这个很重要。

另外,我国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有着另一个“五六七八”:贡献了约50%的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65%的发明专利、70%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

敲敲小黑板,请牢记。

如下领域,是民营企业牢牢领跑的:智能制造、大数据、物流仓储(智慧物流)、生物健康等;

如下新经济新业态,是民营企业创造出来的: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他们改变了中国人的经济生态、出行生态。尤其前两者,在疫情期间,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而过去长时间内,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非常明显的风向,比如“民营经济离场论”,比如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污名化”,损害着这个国家的肌体,缺少正面回应,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产生了很大的思想冲击。

痛则通,痛则变,变则久。

我国民营经济是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最具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出台这样的意见,以正视听,非常有必要。

只是,民营经济发展的要害,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要害在哪里?

要害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十六个字。

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尤其政企分开这四个字。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

要想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就要提供良好的、亲清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要想良好,核心是能够公平竞争。

只有公平竞争,才能在国营企业有着天然的资源获取、融资等优势的前提下,更好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容纳更多的就业,承担更多的税收,心无旁骛的向科技最高峰继续冲刺,为国效力。

这叫正本清源,不忘初心,以实现共同富裕。

我们看到,曾经有段时间,国企集团总部去机关化很盛行。企业就是企业,机关就是机关。

现在,国企总部机关化很明显。很多大型国企总部,不承担经营只有管理职能的,都称呼自己为集团机关。国企官方新闻称呼“机关单位”或者“总部机关”的,随见可见。

机构还是机关?这是个问题。

背后的核心是:级别等同于官员级别,这不是潜规则,是明规则。

企业不像企业,政府不像政府,专业排在次等位,这怎么改革?竞争远远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都说国企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深”的是啥?不就是官心、利益心,而不是事业心吗?

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症结,其实是政企不分、政商不分。

我们改革长期以来徘徊和反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企不分。

这话不是我说的,很多专家学者都在说,您可以查查。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要害,在于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