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在恣意浪漫中重塑盛唐诗歌的文化映象。

这是一部国产动画片里罕有的思想深邃却又毫不流于说教的好电影,小朋友在观影时会跟着背诵一些诗句,成年人观影的时候会惊诧于一部动画片的意境如此之妙。群星璀璨的诗人群像与天才李白的恢弘豪迈呈现的如此锦绣华丽,唐诗的画面感与音乐性震撼心灵,而故事本身居然能触动中年人的苍凉萧索。

人物建模其实不太好,刻意把人物腿部缩短以增加卡通化的喜感(其实无甚必要)。但动画里对人物的神情和性格,动作与内涵都展现得非常好,可以忽略建模上的不足。

动画片能把几十首唐诗自然的衔接起来,可见汉语的文化载体之强大,单单这电影里的几十首唐诗,就能把人生荣辱,生死成败,洒脱不羁,抑郁愁苦等情绪与人生体悟都记录其中。这是华夏文明5000年文化独有的奢侈,浩如烟海的灿烂文化里截取其中一小段都能让人被唐诗,被李白,被长安震彻心扉,更别说唐诗其后还有宋词,元曲等等。

但电影如果技止于此,只是继续对古往今来印象里的唐诗进行恣意浪漫的现代化影视呈现,那将不会有真正的直击心灵的持久张力与深邃情感。

唐诗再美再有风韵,千年之后回首看去,这个文化符号里真正流淌的哪些精髓,可以唤醒每一个中国人对诗歌传承探索的更多思考呢?

要知道盛唐以后屡经弱乱与崛起,对华夏文明本身的反思与总结都层出不穷,那诗歌如何能幸免?比如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翻译起来就是:千百年来诗坛在这种柔弱萎靡风气的笼罩之下,那种刚健雄直的战斗性和勇于为国家现身的精神也消亡了。

唯有陆游的诗集里,绝大多数都是抒写为国从军的渴望和欢乐的,他是自古以来的诗人中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梁启超这段文字简直就是对诗歌界的一个灵魂拷问:诗界的审美标准是否需要改良?赋予更多经世致用的铮铮铁骨?

电影非常精巧的对历史故事进行了一部分艺术加工,用性格上脚踏实地耿直坚韧,飒飒如骏马的高适,与天赋方面扶摇直上九万里,昭昭如繁星的李白进行对比,用这个两个好友交织贯穿一生的历程来讲这个故事。

李白的粉丝,看过电影,很多人不忿电影对李白的刻画深度不如高适的浓墨重彩。

在我看来,这恰恰是电影最优秀之处。《旧唐书》提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我的感觉,电影里的高适,和梁启超笔下陆游映像的投影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武德远远比宋朝充沛的唐朝,怎么应该没有诞生出与陆游交相辉映的爱国鹰派读书人呢?想延续生存拥有复振之机,凤凰涅槃,无论成与不成,首先得诞生绝境再起,衰而复强的那种气概与敢于中流击水逆境而上活生生的人。这才是梁启超念念不忘的像陆游一般,中华文明在诗歌审美里最应该让人血脉贲张的力量。

半生蹉跎,从军脚踏实地的历练,天资虽然较为平凡却能严谨自律,高适把我们拖回现实里,天纵其才的李白只有一个,时代洪流的巨变里,总是需要许多天赋平凡但努力不辍的高适。不知道是不是电影主创的本意,但这部动画片,就是给我一个感觉,在唐诗的映像上,塑造建立了一个类似于人民史观的审美——我们当然应该纵情赞美和欣赏李白这种诗歌艺术上的最高峰,但更要尊重像高适一样在整个体系运行里迎难而上负重前行追求理想的那些人,更妙的是,高适这样的人物形象也是在诗人群像里被其他诗人施加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这也是人民史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电影对历史的艺术加工,正如《三国演义》这种艺术作品对《三国志》史书的艺术加工,在文化上最终能形成一个更独树一帜的影响力。高适的故事,重塑了整部电影对唐诗的整体映像,达到了薪尽火传,生生不息的升华——正如高适所说,有诗在,黄鹤楼酒就在,长安就在。这种意蕴,其本源也是人民史观。电影里说,唐朝作诗谁不会?庞大无比的诗歌群众基础诞生出来李白杜甫这样的文史巨擘辉耀千古,而高适这类人,其使命就是去维护诞生诗歌环境的文化基座。

李白固然在艺术造诣上犹如天上谪仙,能达到文化上纵横千年的审美高度,但李白作为文化符号是单一,李白的天真与恣意放纵的一生,在政治上的幼稚,李白的艺术造诣跟作为一名优秀官员的实务治理能力无法兼得,这与长安三万里的蕴藏寓意是如此的贴合。

《长安三万里》来自明代陈子龙《从军行》中的诗句:“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

“长安”代表的寓意是大唐诗人追求的真正桃园与梦想之地,“三万里”代表的寓意是大唐诗人们和梦想桃园之间的距离,我觉得这个距离之所以遥不可及,是因为诗人的梦想之地需要:功名高度,才情天赋,抱负施展,浪漫恣意的生活方式。四者兼得的梦想桃园,当然得之难上加难矣。

电影里大唐诗人的追梦人里,只有李白形容的“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的高适成功了,因为按电影的逻辑高适目标单一且脚踏实地,等同于把梦想之地的实现距离大幅度缩小了,其实这首诗也是在写李白年轻时候的赤子之心。李白能和高适在性格上互相迥异,却又互相欣赏,君子和而不同,李白和高适互相发现对方身上有自己永远达不到的优点。出世入世的李白与高适,从青年的英姿勃发意气飞扬直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波澜曲折通贯整部电影。

这部电影,看的是诗人群像的璀璨高光与遗憾;听的是李白纵情飞扬的诗歌;说的是高适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历程;道不尽的是,长安盛世的繁盛与梦想,那些岁月蹉跎,命运浮沉,英雄迟暮,恣意浪漫,游侠洒脱,不绝如缕的精神传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