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风凉话最容易做到,且毫无成本,但于世无益。批评时要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本文来自《多部门密集调研,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呼之欲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闲来无是非
  • 调研没有去田头、车间、招聘市场,贫困山区、乡镇城镇,就是在会议室听听国企、民营企业家、专家的发言稿,无异于与虎谋皮。

    这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方法。

不同意你的看法。

1、去一线调研,不一定非要是本人亲自去。优秀的领导是负责把控政策方向的,若是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反倒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纵观古今中外,领导人都是依赖其专业团队做基础资料收集、分析、提出建议,最终由领导作出某个选择。新闻里见到领导去某地调研,其实也多是做宣传、表姿态,表明调研离不开一线。没人会相信通过一天的走访调研就能得出什么深刻理解。请问你是如何知晓政策团队会前没有去一线充分调研的?

2、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发动机和载体,只有企业发展好了,员工才可能好,才可能多招聘,才可能多交税。反之,后三者皆不可能 。一个企业遇到了什么发展问题,只有负责人最清楚。高管也只是知道分管范围内的问题,工人更是只知道某个细枝末节的问题。你若问他有什么诉求,十之八九会回答:“加薪、加福利、多放假”。你若问他企业运转有什么困难,比如融资方面、政策方面、配套保障方面,没有哪个工人懂这些。若有很多工人懂得整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遇到的困难以及纾困方法,请列举几名出来。

3、把企业(家)、专家称作“虎”,实属不该。若你就是企业老板(或个体老板),那岂不是把自己也定为“恶虎”?如果你是职工,那你给企业创造价值岂不是“为虎作伥”?

总之,说风凉话最容易做到,且毫无成本,但于世无益。批评时要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不能仅凭一时爽快而去批评。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
最热 最早 最新

  • 讲的很对,就是言语偏激😅员工也好、企业家也好、专家也好各自都有自身局限性,员工要求加增加薪水、福利、休假,对企业对政府来说不全是坏处这不是对立的,企业的很多诉求也不尽合理。从政府层面来说经济运行状况其实心里有数,毕竟各种基础数据政府都是能实时了解的,比如进出口、用电量、铁路货运这些都是明摆着的,搞调研不一定是要了解你当前的困难,而是要了解你的最大承受能力,现在有没有到了极限,只有全面了解自身情况对外谈判才有充足的底气。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