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找,我也不找,直到政策允许!——1955年,汉族小伙王盛基对回族姑娘金茂芳说
视频来源:北京卫视《档案》栏目
1952年,生活在山东济宁城里的19岁姑娘金茂芳,渴望能摆脱家庭出身不好的阴影,志愿参军远赴千里之外的新疆屯垦戍边。在长途列车上摇摇晃晃地走了一个多月后,金茂芳跟和她一样怀着美好憧憬的8000位山东姑娘一起抵达了石河子。但待车门开启,等待她们的却只有茫茫的戈壁,很多人哭成一团。金茂芳不仅不哭,还开心地第一个跳下车,她决心要用自己的双手建设新中国。
八千湘女上天山
1953年金茂芳正式成为一名拖拉机手。戈壁七月,地面烫得如着火,她能坚持三天四夜不下车;寒冬腊月,拖拉机因为机油被冻而熄火,她用嘴对着管子吸油,嘴皮被牢牢地粘在冰冻的油管上,一扯满嘴满手都是血,可是她硬是靠这个方法启动了发动机。她曾创下了一天播种120亩地的纪录,她用7年时间完成了22年的任务。
上世纪50年代初,金茂芳她们进疆后不久才发现,她们肩负的任务远不像普通的女兵那样简单,保卫边疆和生产建设都不及另一个任务重要——与戍边的战士结为夫妻。她们被陆续介绍给部队里的男兵。有一位副营长和一位司务长先后看上了金茂芳,而金茂芳却对他们没有好感,便以自己是少数民族(回族)而婉拒了。
地窝子
后来,金茂芳和仅比她大两岁的战友王盛基自由恋爱,这爱情从一开始就带着泥土的芳香,带着戈壁滩上的浪漫。1955年,金茂芳和王盛基随着10万大军一起就地转业,成了军垦职工,他俩还被一起分配到了石河子机耕农场。是年秋天,他们向组织呈交了结婚申请。
然而,组织批复的时候却又遇到了麻烦。因为金茂芳是回族,当时的政策还不允许回汉通婚,组织上当然不予准婚,他俩心里都很不好受。金茂芳找到王盛基说:“现在你该咋办就咋办吧,我不能拖累了你,反正今后我是不再找人了。”王盛基蹲在地上,抱着头喊道:“你不找,我也坚决不找。咱们就这么等,一直等到允许的那一天。”
就这样,他们都在耐心地等待着对方,都在耐心地等待着政策的改变。1956年初,国家新婚姻法颁布实施,1956年12月26日,王盛基和金茂芳在石河子机耕农场举行了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
地窝子婚房
金茂芳和王盛基在一起生活了16个年头,两口子从来没有吵过架。用金茂芳现在的话说,就是“两人从来就没有好够过”。开发莫索湾的那年冬天格外冷,气温都在-45℃左右,金茂芳穿上丈夫给她买的皮大衣、皮毡筒都冻得手脚钻心疼,她每次从拖拉机上下来,王盛基就用手、用怀给她取暖……
王盛基比较老实本分,平时除了工作就是喜欢打扮金茂芳。她那时穿的衣服,都是王盛基给她设计再找裁缝去做。一次,金茂芳在劳动中不小心将丈夫价值200多元的手表丢了,金茂芳回家后自己难受得眼泪都下来了,可王盛基不但没生气,还反过来安慰她。王盛基有次打球把金茂芳给他织的毛衣弄丢了,他便跟个娃娃似地给妻子认错和道歉。
后来,王盛基由于抑郁患上了胃癌,1972年3月,王盛基从住院之日起,就天天要金茂芳陪着他,其他谁也不要,谁也不见。金茂芳也一步不离地守着他,直到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以后许多年中,面对很多男性大胆的追求,她却没有再嫁。金茂芳说,不是没有动过心,而是不忍抛弃一对儿女。在这一刻,金茂芳的眼睛中有一丝动人的纯真的妩媚掠过,她说,生活的苦痛对于她来说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至少她有过一段真正的爱情。因为丈夫不能生育,他们收养了两个亲戚的孩子。孩子们从很小就知道自己不是金茂芳亲生的,但他们始终认为,她就是自己的生母,是天下最好的娘亲。从小到大,一对儿女在金茂芳生气或不高兴时,都会用山东话甜甜地叫她一声娘亲,金茂芳就顿时喜上眉梢。
作者:鲁 南。来源:网络综合等。
延伸阅读
古丽巴哈尔和曾庆革的爱情告诉你:只要真心相爱,定能到达幸福彼岸
您的点赞和分享,是对劳道君最大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