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米在印资金被限谈不可思议的印度

世界上有三种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印度逻辑。这是为什么会形成不可思议的印度关键原因所在。

本文发表后获得一些知情人士提供的更准确信息:小米在印度48.2亿人民币(555.1亿卢比)一是资金不能汇出印度;二是该资金在印度国内和两年前一样是被冻结,并不是被没收了;三是小米还有上诉的机会;四是最近谣传的在印度加大投资并非事实,也没有任何人公开作出过“加大投资”这种表示,仅仅是通过合作伙伴而不是自己投资建厂的方式增加了一种在国内已经销售很多年的颈戴式耳机的销售。显然,这种市场运作模式风险要小得多,是值得提倡的正确做印度市场模式。当然,即使是未来在对印度有更深了解之后,继续扩大在印度市场的开拓,获得更好发展,我们也应当乐见其成。不要因噎废食、给中国企业人为制造不正确的枷锁。

近期小米处于舆论中心,也无法解释,作为在印度煎熬了15年多的市场人员,我深深理解并同情小米目前所遭遇的困难。作为纯科学的版主,当然最重要的原则是信息的准确和严谨。因此我把文章根据更准确的新信息修改再重发,并且对提供更细节信息的知情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也衷心希望小米能将问题解决得更好,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并在印度发展得更好,这也是本文所希望实现的初衷。

一、理解印度的困难

过去听到类似小米事件这样的中国企业在印度被坑的消息时,心情总是极为沉重。但这次听到小米被坑的消息,这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在印度可能遭受仅从潜在损失金额上看最惨重的一次了,但我却非常地开心。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正如我在《不可思议的印度》一书中所写的,面对印度,要学会享受他的一切不可思议,否则就无法活下去了。看到很多公司亏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实在是心痛不已,但现在看到小米遭遇麻烦的金额达到48.2亿的空前新高,突然间却释然了,这也算是另一种否极泰来吧!虽然我在印度工作时学会了享受这个国家的各种不可思议,但面对不断踩坑的中国企业,算是最后学会了享受他的一切乐趣吧 —— 否则太伤神了。

另外,最近国际上美印走近,莫迪在美国访问受到空前隆重的欢迎。我也在参与一些智库讨论关于对印度战略问题,很多难题可以说在此期间获得解决。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企业,有大量在印度被坑的案例,但绝大多数在海外市场吃了亏的中国企业都不会出声。虽然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但在印度吃亏的中国企业尤其相关人员谁也不会把这当成荣耀的事情四处去传是不是?所以绝大多数被坑的案例中国媒体是不知道的。即使行业里其他深知内情的人,大家都是熟人,如果人家本人不说,别人谁也不愿意去在媒体上提这个事情。但这样一来,其他中国公司就不知道在印度经商有多么险恶,也无法正确地接受教训,从而前赴后继地在印度踩坑。小米这次出的事情金额太大,所以震撼了整个中国企业界和媒体界,这个很难得地提醒了整个中国企业界。

500

我在印度前后有15年多的经商经历,其中有3年是常驻印度。最近看了大V“一个坏土豆”谈小米案例的视频,其中提到说100%的外国企业在印度都是亏钱的。

我仔细回顾了一下我在印度15年经商的经历,还真发现我在印度不仅一直都是为所服务的公司赚钱,并且填上了其他人掉进的坑。我当然不能说我是唯一在印度为自己服务的公司赚钱的,但在印度赚钱并且持续地赚钱的确很难。

我2002年在印度市场做的第一个项目一开始并不是我做的,算是中国设备企业第一次进入印度电信市场,掉进坑里做不下去了,所以公司派我过去善后。那是我第一次去印度,所以,我做印度市场的一开始就是去填坑,而且是一个数以千万美元计算的大坑。为此,我不得不开始系统地研究相关问题,不仅仅是研究项目本身的经过和情况,代理商的所有背景,而且是扩展到整个项目所在印度电信行业的特点,印度的商业文化,整个印度的历史,相关法律......从此,我开始成为中国商业界最早的印度通。最后不仅把这个大坑填上,而且这个项目赚了很多很多钱。

中印商会成立后,前两届年会都是请我去讲解如何在印度做市场。后在北京企业界的管理培训,很多年也都是请我去讲解如何做国际市场,尤其如何做印度市场。我将个人在印度15年多的经商历程和对印度的学术研究整理成《不可思议的印度》(东方出版社)一书。为写本文,我还特意到网上查询确认了一下,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在系统研究印度商业文化、印度人的民族特点等基础上,精准介绍如何在印度做市场的专著,截至目前这是唯一的一本书。

当然,研究印度的文章、视频和书籍等资料是有很多的,甚至还有吕鹏飞老师在广东人民出版社,于彤、刘志刚老师在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同名书籍。三本书都用《不可思议的印度》作为书名,用相同名字作名称的文章就更多了,显然,研究印度的学者们普遍表达了高度一致的看法——“不可思议”。我也有很多朋友或关注的媒体大V对印度很有研究。比如前面所说的大V“一个坏土豆”,还有我的朋友毛克疾等都对印度很有研究。另外,公众号“南亚研究通讯”也聚集了一批研究印度的专家学者,我也从他们的研究和文章视频中获益很多。

不过,我想说的是,能在15年间为所服务的不同公司,在不同行业一直是为公司赚钱的实战派学者所写的书,我所写的《不可思议的印度》是唯一的一本。其他学者们可能收集整理比我更多的关于印度的资料,但我所有的研究和观点大都是以我在印度15年多的亲身经历为基础的第一手资料。这是远远比鲁思·本尼迪克特撰写研究日本民族特性的专著《菊与刀》更加直接的第一手社会测量数据,而不是间接的采访。

可以说,这本书是在印度经商的必读圣典。这样说请读者千万不要认为是自我吹嘘(如果您硬要这么认为,别人当然也拦不住,掉进印度坑里的中国人甚至大量西方人一点都不缺),而是实在是不愿继续看到中国公司老是前赴后继地被印度坑到吐血。您去东南亚、欧洲甚至去非洲做生意,不一定非得看什么书。能看一些书当然更好,只是不会成为必须。但如果您要去印度做生意,如果不看我所写的《不可思议的印度》一书,想赚钱的可能性不能说绝对为零,但基本上可以说是接近于零。即使是像小米这样杰出的企业,都已经在印度做了快十年市场的“老印度”,如果不读这本书,同样最终是很难赚钱的。即使您一时赚了钱,最终也可能会接近100%的概率会吐回给印度。我亲眼看到身边在印度亏钱的中国公司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小米的案例一点都不奇怪,他吃亏的方式也一点都不新鲜,本来也都可以采用非常简单的方法避免。

很多中国企业总是行动派,先做了再说。有问题在干中不断学,不断改。这种方法在别的任何地方都可能行得通、虽然效率可能有高有低,但在印度就是不行。如果不服气,印度最后肯定会让你服气的。

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在印度做生意必须要看我写的这本书?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要想理解印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说这比理解量子力学更困难。如果有中国人自认为他理解印度,那就充分证明他不理解。即使是能做到在印度市场一直赚钱,写下《不可思议的印度》这样在印度经商圣典的作者,我也不敢说我“理解印度”,最多只能说“我非常清楚地知道印度是什么样”。甚至在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找到印度人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些原因的情况下,我还是无法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判断是否了解印度的必要(不一定充分)标准,就是“不可思议标准”—— 如果对印度的介绍不会让您感到不可思议(不合逻辑、不合常识、不合常理、完全说不通、不可理解、不可理喻),那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印度。

在一些智库的讨论中,很多学者对印度很担忧,提出了很多见解,但我实在是无法在群里和他们解释。因为要想获得应对印度的正确战略,必须首先得建立在对印度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虽然不可思议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但是:

如果应对印度的战略、战术、策略是正确的,它必须是让中国人感到“不可思议”的—— 不合逻辑、不合常识、不合常理、完全说不通、不可理解、不可理喻。

所以,一切正确的应对印度的战略、战术、外交政策等等,如果不能让中国人感到不可思议,那肯定不是正确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明明知道在印度踩坑的中国人不断,但还是有人不断去踩坑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说:

一切中国学者们认为符合常理的、符合基本经济学理论的、符合逻辑的、能够理解的、能够说得通的、很容易认同的应对印度的战略、策略和战术,肯定都是错误的,必然要在印度踩坑的。千万不要以为您是高级学者,也不要以为您是专门研究国际关系的权威专家甚至就是研究南亚、印度的权威专家学者,您就有任何可能是例外。

对于印度:

只有完全不合逻辑的才有可能符合逻辑。

只有完全不合常理的才有可能是常理。

只有完全说不通的才有可能说得通。

只有完全不可理喻的才有可能是可以理喻。

只有完全不合常识的才有可能是印度最基本的常识。

只有完全不符合经济学最基本理论的,才有可能符合印度的经济学基本原理。

......

所谓“理解”,是一种“同理心”。例如,中国人现在可能普遍地不认可男女结婚时,女方家里要太多彩礼,但我们内心是能感受到她们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想法。但对印度,中国人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要想在印度做生意并且还能一直赚钱,必须要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印度商业文化和印度人是什么样的,即使您根本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一切在印度做市场的工作,必须严格地、全面按照对印度的系统研究和规则去做,千万不要自己以中国人的思维想当然。

500

二、大量与中国完全相反特性的印度

我们往往很容易认为中印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都受过西方殖民者盘剥,都是14亿人口大国,都面临发展的问题,都是亚洲国家......好像应该是一个村子里有血缘关系的表兄弟。但事实上在很多特性上,中国与印度是正好完全相反的。这就是中国人特别难以理解印度的原因所在。

先简单说一个问题,就是前面的婚俗上中印正好相反的特性:中国人在结婚时是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彩礼,而在印度却正好反过来是女方给男方家送嫁妆。虽然很多中国人也知道这个,也经常有人聊天时像说故事一样谈起这个,但如果要让中国人认真地想一下,如何理解并且去搞清楚,为什么中印两国的婚俗会是这样的相反差异?无论中国人还是印度人,可能都会被搞疯的。

我当年在印度时,有一个商业伙伴拉吉夫(Rajiv)请我和我太太一起吃晚饭,他太太也很积极地一起参加了。原因是她对中国婚俗的高度好奇,想来从我身上求证。晚餐时拉吉夫太太就很好奇地问我“听说中国人结婚时是男方给女方家送钱,这是真的吗?”。我回答她在传统上中国人结婚的确是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送彩礼,现在中国并不是这么强调了,双方平等。但这个传统风俗还是多少有些影响。拉吉夫的太太手托着腮帮子愣了都快一分钟时间,突然受不了“So incredible, so incredible!”。不仅中国人无法理解印度,印度人也实在理解不了中国人,他们也觉得中国人太不可思议了。

这种正好完全相反的特性还有很多很多。以下我们只是总结一部分:

印度也有很多在中国人心目中看来根本无法统一起来的国情,例如其物理上的环境的确是世界上“最混乱”的,但印度的音乐和声乐却是世界上最纯净、空灵的天籁之音。这怎么可能统一在一个国家和民族身上?

三、印度不可思议到什么程度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印度是通过不合作、不抵抗运动独立的。如果只是知道这些远远不能明白,这种“不合作”对于中国人来说会不可思议到什么程度。以下是电影《甘地传》的资料。虽然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拍摄的电影作品,但基本还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

500

英国统治者不允许集会。如果集会将怎样?就枪杀。因为知道他们不抵抗,所以当场枪杀的时候,英军指挥官还说“不用着急,慢慢来”。这是1919年4月13日阿姆利则大屠杀(Massacre of Amritsar)的真实案例。当时英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是死亡379人,伤1200人。

500

被大屠杀了几百印度人,甘地还是心平气和地与英国人谈判。一再强调印度和平的、不使用暴力、不合作的基本原则。

500

并不是所有印度人全都一点血性没有,被警察殴打后,示威的人群杀死了警察。

500

但被甘地坚决制止。

500

按甘地的要求应该怎么做呢?在违反英国人规定自己制盐,英国派警察来镇压时自己整整齐齐排队准备好。

500

准备好做什么?去挨打!

500

前面的人自己走上前去被棍棒打死打伤,自己抬走。

500

后面的人就整整齐齐排好队自己走上前去接着挨打。不抵抗,但其实很合作,也很配合。配合着让警察用棍棒打死打伤,绝不还手。居然就用这种方式把英国人整得实在没办法,最后真的不得不同意让印度独立。甘地一生主要就是靠着十多次静坐、绝食,英国人要杀就让他杀,要打就让他打,打死打伤随意......然后印度就独立了。印度的这种建国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独一份。这就是独特的印度逻辑。

在印度受英国统治的历史上,他并不是没有用武装斗争反抗过,但都失败了。为什么?印度这地方根本就不是一个适合打仗的地方。其实现在的印度人很杂,是很多其他外族入侵过来、然后在这里扎根的。但扎下根后都无一例外的变成印度人了。印度是可以被任何外族人打败的。圣雄甘地深刻地理解印度的民族性,同时也深刻地强化了印度的民族性格。

如果你是中国人,对此是不是快疯了?

比较一下中国建国的过程:武昌起义、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井冈山、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抗美援朝......一路打过来建立新中国。别说是任何人都将其打败的印度,中国是把所有其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都打了一个遍。虽然中国比较突出一些,但这种建国方式应该说在全世界比较普遍。这样两个国家的人怎么可能相互理解清楚对方?据说当年蒋介石去印度与甘地交流,希望中国的抗日战争能获得印度的支持。甘地极为不解地和蒋介石说,搞什么抗日呢?日本要杀中国人你就让他杀,杀累了他不就不杀了,问题不就解决了嘛?我们已经有很多批评蒋介石抗日不够积极的观点了,和印度一比,是不是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对印度研究的文章是在洞朗对峙事件中大量发表出来的。在此之前,中国边防军队与印度有过很多次对峙,如帐篷对峙等。我对印度的研究产生很多影响后,军方有人问我如何处理与印度的边境关系。只要有机会,我与所有军方的人都强调一点:千万别去和印度人搞对峙,不是说中国军人忍受不了对峙,而是一定要了解印度是怎么独立的——人家就是靠坐在那里不动独立的。印度人对坐着不动是有很神圣感觉的,中国军人怎么可能有这种感觉?那怎么办?开枪不行,那是战争。所以无影腿、狼牙棒、关公大刀、石头都可以。只要印度军人越线,就往死里打,打死了也没关系。

500

这么劝印度人是没用的

500

只有用这个讲道理才能符合印度逻辑

500

电击枪、关公大刀、狼牙棒都是很符合印度逻辑、能充分表达尊重的装备。

500

为什么要这样做?您是否认为这就是印度的不可思议?不是,千万不要以为这就足以称为是印度的不可思议。后面我们会谈到:如果你不把越线的印度军人往死里打,那会是对印度人“杀父夺妻”级别的侮辱。您是不是对此会感到特别“不可思议”?如果是那就对了。所以,后来中国军队在中印边界再也没有与印度军队对峙过,充分表达了对印度军人的尊重,中印边界也逐步地符合印度逻辑了。一定要明白,这个世界上三种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印度逻辑。如果你不了解印度逻辑,与印度打交道一定会混乱透顶的。

四、印度人不可思议的管理能力

有句俗话是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会在另一个地方打开一扇窗”。千万不要以为印度在军事能力上极端的虚弱,就以为他在一切事情上都是如此。他在军事能力上虚弱到什么极端程度,在商业上的榨取能力就强大到另一个极端的程度。

看到美印走近,很多中国学者心里感到担忧,这是完全不了解印度的体现。看到美印现在走得这么近,我心里是特别开心。原因在于,美国早已将制造业转移到他国,美印走近以后,印度肯定会有能力将美国最后仅剩的制造业彻底灭绝。那如果美国企业就是不去印度投资呢?不要以为不去印度投资就能逃得过,在这方面即使犹太人也远远不是对手。

在一个高端智库里有学者提出“印度超过美国”概念,其实我也是赞同的。但有很多学者非常不认同这一点:印度怎么可能超越美国?美国战略界也不是傻子,不可能这么轻易地就接受这种观点。

但你千万不要用中国人或其他民族的一般认知和经济学基本原理来看问题。印度人现在就已经在超越美国了,他们超越的方式与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我们的心目中,当然就是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制造业和其他产业,一步步地增加制造业产值,增加GDP,逐步地超过美国。

印度当然也想做这些,但并不完全是这样,他们是直接去接管美国和美国的企业。英国现在就已经在被印度人统治,人家穆迪在美国国会山上公开地说在美国有数百万杰出的印度人,他身后就有一位(哈里斯),是美国副总统,现在美国大量最杰出的企业都已经被印度人接管了。印度已经在接管美国,而大量美国的国会议员居然还在把穆迪当英雄和明星一样地去向他要签名。你以为美国人就不是傻子吗?为什么这样?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不够,而是心态完全失衡。贸易战、科技战、生物战都输了,南海斗不过、台海斗不过,香港、新疆、西藏都已经失去抓手......那怎么办?已经快要绝望的时候,印度马上跑过来送温暖,机会把握得多么精准。虽然美国企业在印度同样伤痕累累。莫迪这个时候送温暖他能不赶紧接住吗?

请注意:印度裔的国际CEO的数量已多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500

500

微软公司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

500

美国500强的印度裔面孔

500

第七届“美国最富有白手起家女富豪榜”中的5名印度裔女商人

在世界500强企业中,30%管理者是印裔。在美国的科技行业,亚裔员工占比超过30%,主要技术岗位管理者占比约15%,其中绝大部分是印裔。而华裔员工,主要在基层各类技术岗位,鲜有能晋升到管理层的。

美国的全球500强企业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英国裔(籍)9位。另有来自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等在内的其他国家的人士担任CEO。中国香港裔(籍)和中国台湾裔(籍)分别有1位,但中国大陆人却榜上无名。关键问题是:除了谷歌与微软,摩托罗拉、百事可乐、诺基亚、软银、Adobe、SanDisk、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这些在中国人心目中轰雷贯耳的国际巨头,其CEO级别的高管位置居然都被印度人拿下!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沃达丰集团前首席执行官阿伦·萨林(Arun Sarin)也是印度人。

我曾拜访过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的首席采购官,他也是印度人。我在硅谷见过很多投资标的公司,见面后发现印度人是创始人的比例多到让人快要发疯的程度。硅谷新创企业CEO超过25%为印裔,华裔则寥寥无几。

如果仅仅某些知名公司的CEO是印度人,可能还不足以让人感受到不可思议和震惊已经达到什么程度。谷歌董事会的13位高层领导中,居然有4位是印度裔。早在2005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显示,硅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里7%的CEO也都来自印度,中高层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今天的比例更是比10年前高得多。

除了企业高管,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也开始担任欧美知名商学院的院长。在中国人心目中,美国的哈佛大学商学院是一个只要子女能进去学习就算光宗耀祖的常青藤学校,2010年7月上任至今的该学院第10任院长尼廷·罗利亚(Nitin Nohria)是印度裔,他也是哈佛大学102年历史上的首位外裔院长。这让中国人情何以堪?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院长苏尼尔·库马尔(Sunil Kumar),印度人。前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院长、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出任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院长的迪帕克·詹恩(Dipak C. Jain)也是印度人。

相比之下,中国人在美国高科技企业中的能获得管理岗位的不仅凤毛麟角,而且还在全线溃退。能去美国的很多都是从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北大、中科大等等211、985名校)毕业的高才生,最终在美国却只能当纯打工角色的工程师、架构师。原来硅谷被称为IC的天下,I指Indian,C指Chinese。但现在,硅谷的别名已经叫“印度谷”了。

现在高考刚刚结束,网上掀起一股看不起和批评清华北大的风潮。如建议郑强教授去清北任校长,越来越多高考状元表示坚决不去清北,甚至智库建议禁止清北抢高考状元(参见:彭胜玉:应该禁止清华北大抢高考状元)。知道原因是什么吗?因为清华北大最大的理想就是以自己的学生能够给一个没落的白人国家打工为最高的追求和荣耀。不要看不起印度人,他们早就把领导美国人当成理想了。不要嘲笑印度人,他们的确已经在实现这个目标。印度2010年拍摄的一个视频《2030年的印度》中,2030年的印度,白人在给印度人当佣人,做苦力,当服务员,而印度人在享受生活、高谈阔论。

500

左边是为印度人服务的白人妇女

500

右边是为印度做卫生的白人妇女

500

在繁华富有的印度做乞丐的白人妇女

这个视频可能会让大量中国人嘲笑不已,太不可思议了。但更不可思议的是:印度人的确就是正在大量地接管美国的一流企业,而大量的清北学生却在这些企业打工。这是为什么清华北大越来越让中国人看不起和蔑视的原因所在。

中国是一个在两千年前就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民族,而欧洲、美国表面上高喊平等,事实到现在还有大量国王贵族存在 —— 人和人是有等级区分的。印度的种姓制度从法律上也就是半个世纪前刚独立时才废除,美国的奴隶制从法律上完全废除还是2013年的事情。美国社会现在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是有明确等级差异的。

婆罗门 犹太金融,暗政府

刹帝利 印裔CEO

吠舍 美国白人、黑人

首陀罗 清华北大学生

达利特 其他族裔

贱民 印帝安土著人

请放心,2030年印度这个国家本身绝不可能变成视频中那样,背景中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反倒是接近今天中国的现实。但是,印度人可能拍摄的下一个视频《2035年的世界》,里面在全球各地为印度人管理的公司打工和服务的可能就不再是白人,而是美国、英国等地清华北大的高材生们。

千万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幻想和笑话,它事实上甚至就已经是今天的现实 —— 不可思议吗?那就对了,这就是印度。

直到今天,在清华北大有任何学者去谈论“如何去领导美国”的问题吗?有些人认为是因为清华北大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导致的,他们只强调个性发展。如果这样批评清北,他们不仅心里不服,嘴上都明摆着不会服的。问题是:正因为要强调个性的发展,才需要在世界科技文明发展的浪尖上去体现,在可以利用世界上一切其他国家最杰出的经济与智力资源的过程中去体现,而不是在只追求为白人打工、白人为印裔CEO打工、印裔CEO为犹太金融资本打工,从而将清北学生锁定在四等人的过程去体现,在被白人夸奖几句,给个美国院士等头衔就乐不可支的过程中去体现。你可以不谈爱国,但作为清华北大,总不能不谈如何成为世界最杰出的人才,如何去引领世界科学文明发展的方向,在我已经清楚地建立了第三代科学文明的基础之后,居然还无动于衷吧?

我在《不可思议的印度》一书中详细讨论过印度人的管理能力是如何来的。其实原因也没那么复杂:踢球厉害,就是认真地大量地学习和练习踢球。乒乓球打得好,就是乒乓球打得多,学得多。管理厉害,就是管理学得多。印度每个学生无论学习任何专业,都会兼修MBA专业。就像中国人打乒乓球的人特别多,里面就一定会出现大量世界冠军。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最大理想,就是能够在国内某个全国大赛中拿一个冠军。印度所有学生全都得学习管理,原因就这么简单。但他们居然把管理当成一切专业的必修课,这就是不可思议之处所在。

但是,仅仅是学习管理知识就足够吗?当然不是,一切成功都是基于其理想和目标。有了更宏伟的目标未必能实现,但如果目标就是很低的,别指望能靠天上掉馅饼获得相应的成功。如果清华北大的教育文化本身就不是如何去领导美国,你怎么可能指望里面出来的学生有可能去美国领导白人呢?无论他有多高的智商、高考分数有多高都无济于事。

仅举一例,作为清华科学史的学术带头人,吴国盛教授的科学观居然是将“自由”作为科学的基础。这个当然不能绝对地说错,但这个完全是古希腊阶段的科学观念,我们到今天怎么能将中国的科学观向后退回到2000年前的古希腊水平和层次呢?至少得比英国科学革命的科学观要高一个档次才能说得过去吧?作为清华大学科学观的核心学术人物层级都是这样低端和原始,何况其他人?作为清华居然在最最基本的科学观念上尽最大可能地往最原始、最低端的层次拉,怎么可能去做在引领这个时代的过程实现自我、实现个性发展的事情?

清华北大的教育观念,就是将中国最杰出的人才,用最精致的知识体系,拉低到尽可能低的层次,并将这包装成个性的发展,怎么能让人看得起?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你给别人打工,就是让别人为你打工。谈什么抽象的“个性发展”,不就是要让中国天资最优秀的学子们“厚德载物,自降不息”“思想自由,从而好让行为更容易被他人控制”,心甘情愿成为四等人嘛!

何谓“自由”?就是让那一批智商最高、自命不凡的人能心甘情愿被他人控制,被锁定在四等人位置上的高明思想枷锁。

自从一百年前北大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今天的中国,这一百年来北大就再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一点长进都没有。为什么?下一步该干什么不是清楚至极的事情吗?蓝翔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如何去引领人类的文明,但你北大清华如果不做这个事情,除了“毁人不倦”以外,还能有别的什么好结果?

道理非常简单,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你去领导别人,就是被别人领导,不可能有别的选择余地。的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当领导的,被人领导也未必就一定不行。但作为清华北大这种占有中国最高智力生源、占有最多教育资源的高校,如果他们不把研究如何领导世界作为核心教育目标和理念,那培养出来的人必然的结果就是被人家领导,被锁定在四等人的位置上,扯别的任何东西有用吗?清北有如此之好的生源,如果把所有校长、教师全辞掉,让这些学生纯粹自学的话,成才率也会比现在高得多,他们的自我实现和个性发展也比现在好得多。

印度的全部高等教育都是围绕一个核心进行的:如何做领导?不仅是要在印度做领导,而且要去领导世界。这就是印度教育与清北教育不一样的地方,也是结果非常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不能说印度一切都正确、一切都成功,但的确有非常重大、值得中国高度警惕的差异之处。

五、印度不可思议的砍价能力

关于印度人对最低价格的极端追求,我在很多文章和《不可思议的印度》一书中有详细讨论,本文不再重复。此处要深入讨论的是:为什么印度人会有这种商业文化?这肯定不是一种完全理性和符合任何经济学原理的特性。印度这样做肯定会导致国外投资者不敢继续在印度做生意,也会阻止其他投资者进入印度。

对比一下中国的做法,我们总是害怕国外投资者在中国受到不公平对待,生怕国外企业在中国赚不到钱,不断调整影响生产发展的政策和基础条件。这个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做得最杰出的。即使在美国对中国大量企业全面打压的时候,我们也没轻易地去制裁国外企业。如果不是犯了最原则性的支持台独这种不可饶恕的罪行,中国也不会轻易去动用手中的各种工具。

这样表面看是中国稍有点“胳膊肘向外拐”,但却有效地吸引了各国杰出企业在华的长期稳定发展,让别人赚钱,也有利于中国自己长期稳定发展。这是一种真正的明智之举。印度的很多精英不是不知道这么做,但他们没办法,做不到。印度人对不能获得最低价格和占最多的便宜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感。

有些杰出的印度企业如TATA曾在报纸上公开表示他们并不追求最低的价格,这表示他们试图尽最大努力去摆脱印度人的“劣根性”,但这个太难了。就像中国人自己都知道,丈母娘在嫁女儿时要太多彩礼不是一件好事情,但你要想让中国人都摆脱的话,即使中国的精英们也会深感无解。

印度人对不能获得最低价的恐惧达到什么程度?我和曾经的印度伙伴Sanjay等很多印度同事都嘲笑的一个印度客户,是一个有线电视网的老板。每年在展会上都能见到他去寻编码器的价格。有一次在孟买展会上他和我交流被Sanjay看到,Sanjay问我这哥们是不是向你问编码器的价格?我说对,看来他没少向你寻价。Sanjay说他都寻价快5年了。后来这哥们非常自豪地对Sanjay说,他最初问的编码器价格是2000多美元,但最后是以不到300美元购买了一台编码器。我和Sanjay仔细地为他算了一笔账,从他很多年前开始寻价起,每年仅参加展会加起来的差旅费都不止上万美元了,最后结果就是为省这1700多美元,这哥们脑子都是怎么想的?

所以,这不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决定,而是在一种纯粹特定商业文化的高度恐惧感支配下的行为。要让中国人能够有一个更为准确的感觉,我使用中国文化中最不能接受的侮辱之一“杀父夺妻”之辱来作比喻。对印度人来说,不仅是得不到最低价会感觉是一种杀父夺妻式的侮辱,而且如果不能占到最大的便宜,同样是一种杀父夺妻式的侮辱。所以,如果你免费给印度人送礼品,他们心里不是说马上表示感谢,而是特别恐惧你口袋里还有更多免费的东西没送给他,那对他同样是一种杀父夺妻级别的侮辱。

在中国,如果你给乞丐(虽然中国现在已经没有乞丐了)送钱,对方会马上千恩万谢甚至磕头作揖。但在印度你给乞丐送钱,对方是马上会来翻你手上还有没有更多的钱,甚至会把你手上准备送人的其他东西抢走。这是文化和本能的差异。所以,我在印度给乞丐送钱时,会马上做出乞丐的标准动作 —— 表示往嘴里送东西,再反过来抢他们手上的钱,然后他们会欢天喜地跑掉并回过头看着我 —— 这是清楚地让他们理解到对方已经得到最大的便宜。所以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在中印边境上把越界的印度人迅速往死里打,也是一种向对方表示他们已经占到最大便宜的方式。所以,与印度人打交道,用什么方式让对方明白他们得到了最大便宜,获得了最低价,是一种最关键的基本功。如果没有这个基本功,劝你还是先回来把基本功先练好。在中印边境一旦印度军人越界如果你不迅速采取坚决措施的话,就会让对方感觉他还有占更多便宜的可能性。如果他占不到,那对他就是一种杀父夺妻级别的侮辱。对印度人来说,同样是“士可杀不可辱”。你可以把对方往死打,但不能以杀父夺妻的方式侮辱他。

所以,不是不能在印度投资,不是不能在印度赚钱,但有一个不可触碰的原则就是:绝对不要在印度进行重资产运作,在印度公司的账户上永远不要有超过2个月需要的流动资金存在。只要你有可以被打劫的资产和现金,印度人如果不打劫你的话,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杀父夺妻级别的侮辱。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控制商业风险”,这是对自己的印度客户“一定要有最基本的尊重”。在任何地方做生意,都要尊重客户,在印度做生意同样如此。只是在不同地方的文化背景里,尊重客户的方式和遇到问题不同而已。

很多中国人认为,在印度就算赚不到钱,走个量也不错,这样就能把规模做起来,其他地方就可以赚到钱。这个认知大错特错。在印度做生意必须得以能赚钱为绝对前提。其他地方的经营中,你可以要求市场人员“这个战略性的订单必须得不惜一切地拿下来”,但在印度千万别这么做。能赚钱就做,不能赚钱绝对不要做。宁可不做印度市场。因为印度人是肯定会竭尽一切办法在回款中克扣你的。印度人不是不允许你赚钱,只是不允许他不能拿到最低价,不能占到最大的便宜。

所以,在印度做生意,一定要在完全清楚印度商业文化的前提下,相当于在财务上得有一个“印度坏账准备”的科目。有一部分钱你肯定是收不回来的,所以在最初报价的时候你就必须得提前加上去。在印度做任何生意是必定有坏账的,印度商人不可能允许你收回所有款项,那就是对他们杀父夺妻级别的侮辱。所以你必须提前把“印度坏账准备”做到报价里。

我曾经的印度伙伴对双方的商业文化差异非常清楚,所以他自己提了一个很聪明的方案:把一部分折扣算成分值,以后他可以用这个分值换算成钱来采购我公司产品。他把话都说得很清楚:你看,降价100元就是纯粹的100元,但如果算成分值,他拿这100元分值相当于只能买我们公司的产品。而我们公司的100元产品成本肯定远远不是100元,而可能只有30元,所以让我们赚了70元。我和他以开玩笑的方式说:你得了吧!我们本来就没这100元空间,如果不给你这100元分值,那70元本来就是我们的。最后我还是给了他这种分值的方式优惠,但前提是必须得与年度回款额目标相挂钩(以分值换购的产品不能计入回款额目标考核),这个性质绝对不是“价格优惠”,而是公司设立的“代理奖励”。这种定性的差别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他说他也不想,但在印度做生意没办法,他也得给最终印度客户让利。

和印度人做生意降价是肯定得有的,只是你得有合适的降价方法,千万别价格降了,但对方认为你还有价格空间。如果你一开始就以“只要不赔钱,走个量就行”的话,那最后的结果肯定是赔死了。吃到胃里的吐光以后吐胃酸,胃酸吐完了再吐血,如果你不能迅速让印度人认为“这就是底价”,血都吐完了还会让你继续把胃也吐出来的。—— 你不把胃吐出来,那就是对他杀父夺妻级别的侮辱,这就是印度逻辑。

六、中美印与美苏中两个三角关系的根本不同

我始终认为,在未来几百年时间内,中美关系很快会变得无关紧要,而中印关系将越来越成为世界上最核心的国际关系问题。根据我的工业文明波浪理论,中国在充分工业化之后,也一定会面临产业外移的问题,使工业文明的浪潮向外传递。印度是不是会成为下一个工业文明的波峰,我为这个的确烦恼了很长时间,但最终理顺了思路而释然。

因为美印在莫迪访美期间看起来快速走近,因此让很多中国学者非常担忧,有些甚至提出对印度全面遏制,这个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明显表明他们不知道印度逻辑。

为了让中国网友和智库的学者们心里有个底,我们先让一些干货的数据吧。看下中印双方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外贸发展基本框架情况:

2001年中国外贸总额5098亿美元,印度934.58亿美元。中/印=5.45

2010年中国外贸总额29727.6亿美元,印度5519亿美元。中/印=5.38

2022年中国外贸总额63096亿美元,印度11729.79亿美元。中/印=5.38

是否感觉不可思议?中印在过去20多年里,双方的外贸数据总额的比值居然是如此地稳定。2022年中国外贸是顺差8776亿美元,印度是逆差2735.32亿美元,双方都是大幅增长,却是往相反方向创历史纪录。

1. 完全不要担心美印走近,不用担心印度会配合美国来遏制中国。印度早就清楚美国人的心思,清楚知道美国人想干什么。不仅是印度,全世界人都知道。很多国家会极力加码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为什么?因为中美之间争斗得越厉害,他们从中渔利的机会就越多。别说是精明的印度人,菲律宾、韩国、日本人都知道,大家都清楚。全世界的人都在琢磨能从中美之间的争斗中多得到点什么。在这方面,印度人更是精明到极点。美国想利用印度来遏制中国,完全是美国的自杀行为。

2. 中美之间的较量事实上已经接近结束了,只是美国人自己还没看清楚而已。美国现在把遏制中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印度身上,一方面是对遏制中国感到绝望的反应,另一方面是促使在美印之间尽快决出老二、老三位置之举。对此,有中国学者认为我们应该在国际上打出支持印度的口号,提出印度将会超过美国的概念,以此提醒美国人。我本人也是赞同这个看法的,能不能提醒得了美国人倒在其次。美国人之所以真的就是那么傻,也是因为他们根本没人懂得印度逻辑,能懂的都是印度裔,中国学者中懂得印度逻辑的也不多。这不是相信不相信的问题,而是印度人本身就已经在超过美国,但美国人还把莫迪当英雄、当明星,傻瓜到家了。但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印度给美国人制造了那么多的幻想?他准备怎么来遏制中国?有具体办法吗?所有的具体办法就是美国人尽可能的把他们的产业都送给印度人,这样就能遏制中国了?印度人把它遏制中国的方法、途径、KPI指标告诉你美国人了吗?一点都没有。那美国准备得到什么?就是把世界老二的位置让给印度。这就是唯一的结果。

3. 中美印三角关系,与当年美苏中三角关系是根本不同的。印度战略学者拉贾·莫汉直言不讳地将这次莫迪对美国的访问称作“莫迪的邓小平时刻”,无论对此中国学者们如何看待,这本身表明了非常清晰的各方战略判断:印度很清楚美国想干什么,他们显然直言把现在的中美印三角关系等同于当年美苏中的三角关系。印度就是把自己比作当年的中国,想利用美中竞争获取自己最大的利益。苏联后来的解体不免让美国浮想联翩,印度人就是推动美国人的这一幻想。问题是:印度人的想法可能会实现,但美国人的想法却实现不了,原因在于这两个三角关系根本差异实在是太多太大了:

当年美苏之间的贸易联系极少,本来就没钩连在一起,也不存在脱钩的问题。但现在中美之间贸易联系太过紧密,想脱钩得把美国人身上带出一块又一块肉下来。苏联采取的是与美国一样的霸权策略,双方是争霸。苏联侵略阿富汗等极大消耗了国力。中国不称霸,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也不会存在极度消耗国力的对外战争。中美之间最多是“竞争”,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美方在争,而中国却并没有去争什么,或根本就不屑于和美国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苏联没这个文化,但中国这个文化美国人搞不懂,也没有任何破解的方法。中国把美国的一切争,都转化成了自身发展的动力。中苏之间有漫长的边境线,中苏关系紧张导致双方在边境驻军百万,产生天文数字的平时军事供养成本消耗。中印之间也有漫长的边境线,但其天然条件却极为有利于中国,相当于中国驻在城墙(青藏高原)上,印度驻在城墙边缘。如果中印边境关系紧张,会产生天量平时军事供养成本消耗的是印度而不是中国。所以,我特别不赞同中印把边境线确定下来。中印边境线不确定,印度就必然要在边境线上大量驻军。但中国却并不需要。美苏冷战时美国是完善的工业大国,苏联经济存在严重短板。现在中国是完善的工业大国,美国经济存在严重短板。苏联人口连美国一半都不到,本身就不可能超越美国。中国人口是美国4倍以上,全面超过美国是纯天然的规律。美国当年支持中国与苏联争霸,支持出中国这个竞争对手。现在美国又想通过支持印度来与中国竞争,也必然会培养出印度这个竞争对手。印度人口也是美国4倍以上,超过美国同样是纯天然的规律。我早就说过,美国的未来战略唯一悬念只有与印度谁做老二,根本就不存在他还能继续做老大的选项。

4. 中国难以做到全歼美国的制造业,但印度可以做到。现在美国就是要把自己最后仅剩的制造业全都喂到印度人嘴里,这不是什么坏事情。印度完全有能力把美国最后的制造业吃干榨净。因为美国对印度的大量投资,是在对印度人进行杀父夺妻级别的侮辱。如果不把美国在印度的投资全榨干净,从根本上就是严重违反印度逻辑的。

5. 千万不要去操心遏制印度的事情。一是印度不需要中国去费心遏制,二是我们也遏制不了什么,三是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历史证明了“遏制背反定律 —— 一切遏制都会起到完全相反的效果。所以,遏制印度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去搞任何遏制,顺其印度逻辑的自然。印度人自己一定有能力把他自己的事情搞砸的。因为不可思议的印度价格并不是专门针对外国企业,也会针对印度本土企业,它会使印度本土的企业极难赚钱。但如果中国企业不进入印度市场,不对印度销售产品的话,哪个产品不在印度销售,印度自己就有机会生产相应的产品并从印度自身市场的发展中赚钱。这就是为什么说遏制印度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对印度有任何遏制。在任何产业领域,只要中国产品进入印度市场,印度自己的相应产业就不可能发展得起来。所以,无论中国战略界想制定任何针对印度的战略措施,都必须在首先搞明白印度逻辑的前提下进行。千万不要在根本不知道印度逻辑的前提下,仅凭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去“想当然”。但凡中国学者们认为是合理的东西,对处理印度问题来说都肯定是不合理的。一切中国人感觉是符合常识的事情,在处理印度问题上都肯定是不合常识的。事实上,类似的案例在中国身上也是有的。微软长期在中国允许其操作系统的盗版软件存在,就长期有效地遏制了中国操作系统的内生发展环境。

6. 中国肯定会面临低端产业外移的问题,既然必然要外移,同时又要防止印度成为中国未来的对手,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定要分散地进行外移,以免集中到印度一地。只要其不成体系,不成系统,就构不成对中国的威胁。所以,千万不要同时去防范所有国家。有人反对中国电力外销越南,认为会帮助越南吸收中国外移的产业。唯夫不防,天下无所不防。真正战略性的东西是极少的,例如填海神器,这个就肯定不能轻易给南海与中国有竞争的国家。但不要轻易去扩大限制外销的范围,这也不卖,那也不卖。要尽量分散地外移到越南、孟加拉、老挝、缅甸、巴基斯坦、非洲、墨西哥、南美等。避免印度成为下一个工业文明波峰与中国竞争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工业文明的浪潮同时地分散传向全世界各个发展中国家。这其实就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此同时,中国也会为自己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不要像美国人那样傻乎乎地限制自己的企业这也不能卖、那也不能卖,最后硬把自己的企业都给搞死了。我们限制不了对方的企业,我们只有能力限制自己。如果我们不走对方的路,对方的路自然就有他们自己的人走。只有走对方的路,才能让对方无路可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