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恙是朱颜

1.相见欢

前些日子无意中下载了小日本的老电影《万字》,于是知道了樋口可南子,又通过搜索她下了《北斋漫画》,就在这影片里我重温了倍感亲切的一幕一幕,重逢了一种儿时常见的小玩意儿:菇娘儿。这情怀这细节,让我耐心地看完了整部电影。

其实当第一个特写镜头——樋口可南子饰演的直子咬着它发出咯吱吱的声音——出现时,我就已经笃定那是菇娘儿。

500

不过导演似乎很怕观众印象不深,又贴心地连续给了两个特写镜头——直子先是重复了上一个动作,又用左手拿着的物件儿碰了碰男主铁藏(即葛饰北斋)的和服下摆,而那个物件儿就是一棵中老年菇娘儿秧。

500

500

这还不算完,接下来直子跟铁藏去到他的租处,正在做木屐的屋主左七(即马琴)第二次抬头时,看到的是微仰起脸来咬菇娘儿的直子。

500

后面十几分钟,菇娘儿还有多次出场。

其一,裸睡的女儿小荣(田中裕子饰)被铁藏喊醒,正抻懒腰打哈欠,镜头切换后给到的还是咬菇娘儿的直子;

500

其二,直子抿着红唇摆好姿势为铁藏当模特(ps:樋口是真白啊),这时咬菇娘儿的换成了小荣;

500

其三,铁藏不满意地将画稿揉成一团,小荣走过去把遮在直子臀部的红裙拿起,直子说她真无礼,小荣挑衅似的冲她咬了一下菇娘儿;

500

其四,左七好奇去偷窥,小荣发现后,拿出嘴里的菇娘儿,冲着左七做起鬼脸;

500

其五,铁藏带直子去养父那里要钱,直子向他的养父磨镜师行礼后,拿出一颗处理过的菇娘儿又咬了起来,此后养父子二人对话,直子在旁边一直嚼着那颗绿色天然泡泡糖;

500

其六,铁藏拾起了养父的嗟来之钱,问养父喜不喜欢直子,直子用菇娘儿声回应铁藏;当养父说让留下直子而铁藏转身离去时,直子把嘴里的菇娘儿吐了出去。

500

本片导演用菇娘儿串联起十几分钟的剧情,算是独具匠心。

2.知音少

我之所以在这里不厌其烦地描述电影里出现的关于菇娘儿的镜头,是因为这记忆埋藏差不多有四十年了,过于久远,但历久弥新。

年代过于久远,也是我最初所不理解的豆瓣会对之如此反馈的理由。

在豆瓣《北斋漫画》页面下,截至目前显示短评699条、影评9条。

短评里有这样3条:

500

500

500

影评里只有一条两次提到了它:

白色的粉状物在脸上厚涂,嘴里嚼着江户时期的口香糖,发出滋滋滋的声音。

而别的人只能如樋口可南子,口里嚼着口香糖,他们喜欢闲适的生活。

看来时间使得许多人已不了解过去的事物,了解过去事物的要么没看过这电影,要么看过影片但没到访过豆瓣,要么即使来过却不屑于参与评论。

如果哪位读者有兴趣,可以去那里发表第700条短评,顺便把樋口可南子咬的是菇娘儿这件事告诉他们。

3.忆少年

记忆里的菇娘儿多是野生,一般出现在田头地角,吃它的也不多,多是像电影中那样当作泡泡糖来嚼着玩的,所以没什么身价不被珍视。

如今时移世易,不少人喜欢吃菇娘儿,身价越来越高的它成为了经济作物,产量很可观,但其作为玩具的属性,知道的人已是越来越少。

由于能用来咬着玩的都是没成熟的菇娘儿,因之镜头里呈现出来的才是绿色的。

想要把没成熟的菇娘儿变成泡泡糖,需要清除内容物,达成这一目的的最大障碍是它软木塞一样的果蒂以及连在一起的果刷,当年的孩子清除它采用两种方式:

一种是耐心耗时、成功率较高的——从家用笤帚(高粱或糜子扎成的)上掰下根细糜棍儿(现在用牙签更顺手)钻通果蒂,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扩大孔洞,直到把硬硬的果蒂以及里面的汁水和籽粒清除,只余柔韧的果皮,才算是成功;

一种是粗暴快速、成功率较低的——需反复揉搓外皮,以使果刷与果肉、果蒂与果皮的牵连减少,一旦觉得时机成熟,就一手捏住果皮,一手抓紧搓在一起的外衣(宿萼)猛地一拽,如果果皮完好无损,果蒂(含果刷)彻底清除,就是大功告成。

两种方式殊途同归,得到的都是完整而柔韧的绿色果皮,只有一个小口,吸咬时这个小口成为空气进出的孔道,当被挤压的气流涌出时那种咕咕囔囔咯咯吱吱的声音就产生了。

500

                                                                                                                         手工制成品

4.绛珠草

网上资料说黄菇娘儿是从国外引进的,口感好适合食用,那么当年我们称之为洋菇娘儿的应该是它们。因为不怎么好的我们称之为苦菇娘儿,多为红色、药用价值更高,是我国土产且历史悠久,成书不晚于汉代的《尔雅》里《释草》部分提到的蒧(蘵),据说就是它。

500

                                                                                                                             玲珑剔透

关于红菇娘儿,最有名的当属纳兰性德的这首词:

《眼儿媚·咏红姑娘》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纳兰性德是清朝人,词中歌咏却是元朝旧宫殿旁边栽植的红菇娘儿。

与这首词相映照,明朝徐一夔在《元故宫记》里这样描述:

“金殿前有野果,名红姑娘,外垂绛囊,中空有子,如丹珠,味酸甜可食,盈盈绕砌,与翠草同芳,亦自可爱。”

由于菇娘儿在我国的分布很广,因此它的小名竟然有几十种:酸浆、寒浆、醋浆、酢浆、苦耽、苦精、王母珠、洛神珠、菇蔫儿、姑娘菜、红姑娘、姑娘儿、红娘子、皮弁草、打朴草、天泡草、劈拍草、响铃草、金灯草、灯笼草、金灯笼、锦灯笼、灯笼儿、挂金灯、草铃儿、打额泡、响泡子、珊瑚架、山瑚柳、九古牛、野木瓜、野胡椒椒、蓝花天仙子等等,不一而足。

此外还有一种是我由衷认可的叫法——绛珠草,因为红菇娘果确实堪称绛珠:

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而灵河岸边三生石旁,通灵宝玉给绛珠仙草的祈愿,便是:

事往凭谁问,翠袖倚阑干,无恙是朱颜。

500

                                                                                                           绛珠之泪——还君明珠泪双垂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