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好了薪资待遇,被告知996,我放弃了
“小A原是某公司的客服,大专毕业后来到上海,过着上1休1的生活,一个月白班,一个月夜班,每天需要工作12小时。回到家时就已经精疲力竭。第二天起床就已经是中午12点,洗漱后拿起包坐地铁奔向了市中心的某计算机培训班。半年后小A的身体无法承受上1休1的工作,决定换一份工作;他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了一个工资还不错的网络公司,第二天他来到了面试现场。在通过了面试之后,也谈妥了薪资;当向招聘主管询问工作制时,主管回答996,小A就没去这个公司上班。”
我后来问小A,为什么没有选择去那家待遇不错的公司,他说:“我也想和普通人一样过一个可以放空的周末。”
(小A也想和其他人一样,过一个有“人情味”的周末)
996的出现
996工作制最早出现在2016年,58同城提出了“996”工作制,工作时间从早9点到晚9点,一周上6天班,且没有补贴或者加班费,也不允许请假。此举一出公司高层就遭到了员工们的集体声讨。而此后阿里巴巴、百度、华为、京东等一些大公司也开始实行996工作制。
事实上,“996”的说法并非58公司首创。在此之前,已经有多家互联网公司的部分部门实行该工作制,在互联网行业,员工普遍一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左右,软件开发等核心部门加班最为严重,“996”或者“10、10、6”是家常便饭,遇到新项目上线、系统更新等状况,几乎全部泡在公司。非核心的职能部门情况稍好,然而能够做到“准点下班”的也寥寥无几。
996大行其道
互联网公司为什么大行其道996模式,一些网友说了如下的扎心话
而国外网友更是嘲讽中国互联网公司的996模式,认为加班不应该成为常态,更不值得被宣扬。然而,让我们看看华为阿里等大公司,有哪个不加班?虽然不至于人人都是996的状态,但加班多已经成为很多职场人士所诟病的地方。
加班没有加班费
互联网行业工资高、待遇好,是许多人的共识。,去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多个城市的互联网行业员工,其平均薪资都过万,月薪1.5万元以上的占25%,2万以上的占14%。月薪1.5万元以上需求量最大的公司依次是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网易、360等。况且一些互联网公司按照13-15个月的月薪发放工资,成为了许多人所羡慕的“别人家的公司”。
不过在采访中,多数互联网公司员工表示加班并没有加班费。这就代表着员工每天工作10小时乃至12小时,如果其工资不变,其时薪就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例如某月薪1.5万元的员工,按照22天工作制来说,日薪为681元,按照8小时工作制,其时薪是85元;然而按照12小时工作制,其时薪为56元。如果每周工作6天,每月工作26天,其日薪就是576元,“996”工作制下,其时薪就是48元,比正点下班的员工的85元时薪少了近一半。按照48元的时薪计算,其真实月薪为8460元,可见,互联网公司的高薪可以说是加班加出来的。
互联网行业工资高、待遇好,是许多人的共识。根据艾瑞网的统计,去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多个城市的互联网行业员工,其平均薪资都过万,月薪1.5万元以上的占25%,2万以上的占14%。月薪1.5万元以上需求量最大的公司依次是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网易、360等。况且一些互联网公司按照13-15个月的月薪发放工资,成为了许多人所羡慕的“别人家的公司”。
例如某月薪1.5万元的员工,按照22天工作制来说,日薪为681元,按照8小时工作制,其时薪是85元;然而按照12小时工作制,其时薪为56元。如果每周工作6天,每月工作26天,其日薪就是576元,“996”工作制下,其时薪就是48元,比正点下班的员工的85元时薪少了近一半。按照48元的时薪计算,其真实月薪为8460元,可见,互联网公司的高薪可以说是加班加出来的。
互联网公司频现猝死等事件
在工作压力下,互联网公司员工的生存状态堪忧。一名员工表示,“我从早上6点半起床,搭地铁到公司要1个小时,8点半上班,晚上基本都是22点半下班赶最后一班地铁,到家23点半,洗衣服吃饭冲凉时间除外,就算不做别的任何事,每天只能休息5个小时!”
码农的反抗
加班已然是常态,程序员对996的反抗,也并非一开始就有。
一位阿里的员工回忆,最早开始施行996时,通常是遇到淘宝大促等特殊时期,为了保证项目按时上线、抢购当天运转顺利,开发团队需要连续加班月余甚至数月,但在当时,每每项目结束,程序员们往往颇有成就感,随后到来的一段“闲时”,也可以让员工恢复体力。
2014年,在996刚开始流行时,舆论对此的态度甚至是偏向正面的。当时,虎嗅上的一篇文章将996的互联网行业与“965”的传统IT行业对比,鼓励传统IT人抛弃旧有观点,拥抱互联网;也有人评论996时写到,“对于奋斗者,这种工作方式可谓正常,付出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成功都是要付出努力的”。
如果在网上搜索996相关话题,你会发现,2013年,关于996的讨论尚寥寥无几,到了2014年,996话题度骤升,年底时,有人发帖提问,“996是程序员的必然宿命吗”;追溯百度百科中“996现象”、“996工作制”词条,最早的编辑时间也始于2014年4月。
3月27日,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什么是996.ICU?工作996,生病ICU”,在这个项目指向的域名页面上,发起人这样写到。他将996工作制下最低72个工时与《劳动合同法》等条文对比,并呼吁“程序员生命为重(Developers’ lives matter)”.
最近一周,“996ICU”成为GitHub上最受欢迎的项目 “996ICU”的发起人呼吁程序员们进行揭露,将超长工作制度的公司写在“996公司名单”中,在过去一周内,华为、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京东、58同城、苏宁、拼多多、大疆、字节跳动……一个个互联网头部公司先后上榜。迄今为止,这个名单还在不断加长,多益网络、马上金融、游族等中小公司的名字也陆续出现。
互联网大佬发声
4月12日马云通过微博发表了名为《不为996辩护,向奋斗者致敬》的文章
此文一出,就引发了热议,引起热议,批评声源源不断
面对批评声,马云又在4月14日发表长微博,声称没有人喜欢996,想让员工通过996而获利的公司是愚蠢的
网友们则依旧不依不饶
人民日报:996≠艰苦奋斗
早在4月7日,央视就在节目中指出指出:“996" 这个工作时长,不管是否有加班工资,都已经违反劳动法了
央视评论称,在中国实行“不定时工作制”,需要相关监督部门的批准。所以,执法部门也需要尊重市场多样化的业态,做出适当的调整。只有合法清晰的加班,才能使得那些不合法、模糊的加班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以更好地进行规范。
4月14日,《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指出,进行理性分析前,需要在价值观层面澄清一个误解,即对996有争议,并不是不想奋斗、不要劳动。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企业的焦虑可以理解,但缓解焦虑的方法不是让员工加班越多越好。企业治理更需要树立结果导向、效率导向,进行更加文明、高效和人性化的时间安排。
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的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的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
(注:本文中小A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