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百姓聊中国飞机的发展(下)

聊了军机,再聊民机。

919投入商业运行了。关键是919将会是一个迭代很快的飞机,因为中国的大飞机技术已经走入门槛了。

919有很多技术设计先进,但是心中没底,缺少积累,从安全稳妥考虑,先上一些不那么先进但是保险的技术方案,比如发动机风扇使用碳纤维树脂还是金属合金一类,有了经验积累就迭代呗。欧美提供的赛峰C发动机有点猴版,今后换掉就是了。

正因为各系统都有备胎,美国不但没制裁(虽将商飞拉入黑名单,但是还是供货,挺可笑的),甚至没法用不制裁换一个中国放飞波音737MAX。

919国产发动机跟上,很多特种机就要开发了。其实用运20作预警机有点大材小用,919就不错,现在设备越来越微型化,用不了那么大的平台,而919为空中预警指挥人员提供了更舒适的环境。

作加油机比轰油六强不太多,都是起飞重量七十多吨的飞机,能装的航油有限,这活留给929吧。

929会比919顺利,就像919比ARJ21研制顺利一样,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嘛。

929的最大变化是“R”去掉了。本来本着抱团取暖的态度,中国希望和俄罗斯共同开发929,相比之下,俄罗斯航空底蕴确实强一些。

但是俄罗斯心太大,体太弱,在发动机研制上希望中国拿钱他研制,不愿技术共享,中国也没法惯着。结果俄罗斯没钱,放弃了PD35发动机研发。

其实俄罗斯也就是比中国底蕴厚点,他也没搞过35吨推力的发动机,过去的安124和安225,用的还是25吨级的发动机。现在研制的伊尔96,还是17吨级的发动机,因此得上4台,经济性就差了。

与此同时,中国的备胎长江2000,于2020年核心机上架了,俄罗斯无奈,只能退出联合研制,做分系统的供应商吧。

俄罗斯现在很矛盾,全力投入929研制吧,西方制裁,很多依赖西方的零部件拿不到,今后推销也成问题;不投入,俄罗斯现有的航空能力,造出的飞机会落后一个档次,还是无法占领市场。全靠国内市场是否养得起?

俄罗斯没落了。

但是由于商飞有备胎,929的时间节点看来不受影响。他将大量采用碳纤维作机身等部件,水平直追西方现役飞机。而且发动机有可能与全机同步完成,而不是像919要迟到两三年。

929,载客280人,航程12000公里,起飞全重230吨,发动机推力35吨级,五年内有可能完成。

然后先歇口气,完善完善。离国际先进水平还差一步了,那就是载客400人,航程12000公里,发动机推力55吨级。

有人担心美欧许可证,慌什么,还有几年呢。再说国内市场撑得起919,第三世界市场还满足不了。

929出来,还有中东王爷呢。

倒是美欧到那时,还能不能撑得住,谁卡住谁的适航证也还说不定呢。

929改加油机商载是50吨以上,显然更合适。

还有一个关键应用就是领导专机。随着中国地位提高,今后外访将增加,出访专机是中国造才配得上制造大国的排面。

有两个与专机有关的故事。

周总理是最支持国产化的,他带的手表是上海,他坐的专车是红旗,他的一个遗愿就是能坐中国自己造的大飞机外访。中国当年研制运10,一个要求就是能当领导人专机。

毕竟教训惨痛,新中国领导人外访,当年不光不能造飞机,买都没有,租用外方飞机,酿成“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近期美国宣布制裁白俄罗斯,手段之一,就是远程关断总统专机的发动机。那是一架波音737,美国造,居然留有后门。

不能高估昂撒的下限,他们就没有下限。

第二个是改革开放后,中外联系增加,民航用瑞士财团贷款方式买了一批波音747,买回后,空军要了一架准备当领导专机,结果瑞士财团负责人在总设计师接见时提到这件事,担心影响还贷,毕竟专机是没有经济效益的。

总设计师后来规定,凡用贷款购买的飞机不能用做专机。这个规定至今有效,每次领导人外访都是临时从国航抽调一架飞机当专机使用。

919充当专机不合适,航程不足,929就符合要求了。

在联合国五常中,目前只有中英两国没有本国的领导人专机,美国是波音747充当空军一号,法国用空客330,俄罗斯用伊尔96。

随着世界进入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战争风险增加,专用领导人专机还是有必要的,他可以充当空中指挥机,这是要装许多专用通讯指挥设备的,临时改装很难做到的。

929是自己造的,做领导人专机也并不违反总设计师的规定。

实际上,长江2000的成功,就是搞安124级别的运输机,也就是载重量超百吨也并不困难。

从交通运输业看,现在中国铁路高铁领先于世界,重载铁路也不差;船舶已经能造邮轮、航母、运液化气的LNG船等高等级船舶,且占世界一半以上的订单量,乘用车又不但有世界第一产量,且开始逼退各大国际车商,出口又超日本居国际第一。

大飞机五年后开始冲向世界市场,估计十年后又会听到“外国”一片哀嚎。

我其实很理解美国,既生瑜,何生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