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论颐和园与慈禧
2019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换了人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北平解放后,毛泽东主席与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一起游颐和园。
柳亚子说:
“慈禧太后腐败无能,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她把中国人民的血汗搜刮起来,奉献给帝国主义,建造她的皇家乐园,供她享乐。可耻啊!可耻啊! ”
毛主席则说:
“她用建设海军的钱,建了一个颐和园,当时来说,这也是犯罪。现在看来,就是买了军舰,也避免不了北洋水师舰毁人亡全军覆没的下场。建了颐和园,帝国主义拿不走,今天人民也可以享受,总比他们挥霍了强吧!现如今老佛爷没了,可颐和园还在,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
柳亚子连连颔首:
“润之所言极是,所言极是!”
慈禧挪用北洋海军军费修颐和园一事,我的中学历史老师上课时提到,也是切齿痛骂的,令我印象极深。但剧中毛主席这一番妙论,又让我感到伟人的视角总是高屋建瓴,别开生面,只是观剧时,我有些怀疑这是一个虚构的情节,因为历史题材电视剧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对这些属于“闲笔”的细节是可以加工乃至虚构的。 但今天读到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儿媳邵华撰写的回忆录《我们的父亲毛泽东》(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4年出版),该书第83-84页就记载了毛主席与柳亚子的这次泛舟游颐和园昆明湖兼谈话:
“父亲和柳亚子在益寿堂喝茶后,直接步入长廊。他们顺长廊漫步,一路上谈古说今,海阔天空。
柳亚子望着颐和园鬼斧神工的建筑,感叹道:“慈禧太后腐败无能,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她把中国人民的血汗搜刮起来,奉献给帝国主义,建造她的乐园,真可耻! ”
父亲向来都是实事求是地看问题。他说:“她用建设海军的钱,建了一个颐和园,当时来说,这也是犯罪。现在看来,就是建立了海军,也还是要送给帝国主义的,建了颐和园,帝国主义拿不走,今天人民也可以享受,总比他们挥霍了好吧! ”
父亲看问题总是那么独到,当时的柳亚子被父亲这种辩证的妙论折服了。”
书中还写明:此次游湖谈话发生于1949年的五一劳动节。
可见:
1.央视播出的《换了人间》等历史题材影视剧拍得非常严谨,对历史细节的还原度很高;
2.观看历史题材影视剧,是学习党史国史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3.还是要多读书。比如毛主席这样的人在影视剧中随口说的一些极富哲理的话,你可能和我一样没听过,以为是虚构的,但这往往只是我们读书不够。其实我早该想到:剧中毛主席对颐和园的这一番议论,若非雄才大略见识超群之人,是讲不出来的——这部电视剧的编导们当然是非常优秀的文艺专家,但思想上和毛主席这样的千古伟人相比,无疑还低了不止一个维度,让他们杜撰出这样的话,也可谓是强人所难了。
另外,毛主席对慈禧这个人一直是坚持辩证分析的。
他认为,慈禧当然是反动统治者,但她也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在晚清那样风雨飘摇的时代,皇帝和满清旧贵族腐败无能,而慈禧比清末的所有皇帝都要能干得多。她掌控大权几十年,笼络住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势力。无论是曾国藩还是李鸿章,是中枢重臣还是地方实力派,在慈禧面前都要乖乖俯首。所以她至少是维持了国家统一,没有让中国出现唐末五代藩镇割据以及之后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局面。她当政期间,其实进行了中法、中日、抗击八国联军三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而且她支持左宗棠率湘军收复新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功绩。
毛主席还认为,在八国联军入侵这一问题上,我们应该赞同慈禧而反对光绪,因为慈禧主张抵抗侵略,而光绪主张妥协投降。
在八国联军问题上,不少史学家都认为是慈禧为了巩固个人权位,颟顸孟浪,自召其祸。但毛主席抓住了最根本的一条:
中国人没有到欧美去惹事生非,而是在自己的领土上抵抗侵略。
我的印象里,毛主席一直认为,统治阶级只要敢于抵抗外敌入侵,就值得充分肯定。至于这种抵抗有没有统治者的个人目的,他并不认为是最重要的。辛丑条约丧权辱国,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打赢,但这只说明要打赢很不容易,从“打不赢”到“打得赢”需要经历一个历史过程,而并不说明我们不该打。
毛主席的这些观点,很值得现在的我们深思。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包括不少统治者,面对强敌入侵,第一个选择都是抵抗,虽然因为国力羸弱,统治者无能而总是赔款割地,不胜其辱,但还是屡败屡战,愈挫愈奋。
这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了中华民族的坚韧顽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华民族的灵魂十分高贵,从心底里不认同西方资本主义那一套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虽然我们那时同样是私有制社会,在国内阶级关系上也存在深重野蛮的剥削压迫,但在国际关系上却反感恃强凌弱,因此,面对那些无理的横暴,我们民族总是愿意不计强弱利害,以命相搏。
中国近代的变法运动,也曾向西方学习,想走资本主义道路,但总是学不像,学不好,其中一个原因正是中国人实在不喜欢西方列强那一套“利己杀人,寡廉鲜耻(严复语)”的“文明”法则。反而是我们的东邻日本很快就学会了那一套强盗逻辑,这就无怪乎二战后日本战犯石原莞尔在远东军事法庭受审时声称美国没有资格审判日本,因为日本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正是欧美各国教给日本,亲自示范给日本的。
只有中国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决不愿意为了抵御强盗而变成强盗,终于选择了在她看来“锄强扶弱”“天下为公”因而完全符合自身道德理想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之一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