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养老育儿记(72)养蚕如养宝宝

    不能养狗,不能养猫,经过一番“斗争”后,小宝终于从她妈妈那里赢得了可以养蚕作宠物的许可。养蚕,相对于养狗养猫,不会有满屋子掉毛拉屎啃咬等让她妈妈最头疼的问题,然而我怀疑这是小宝自不量力才欢呼的虚假的胜利。害怕我无端阻止,小宝在我面前一再拍着胸脯——差点就要发毒誓来保证:她会照顾好人见人爱的小小蚕,就像照顾她自己未来的孩子那样。

    甚感欣慰,但知女莫若父,我并不看好小宝的保证。本来,一个六七岁小儿的“保证”能有什麽效用呢。有时,这种“保证”无非就是让她取得一次新体验的必备手续,也相当于让她先把丑话说在前头。

    半个多月前,她妈妈网购到了蚕种。取包裹时,我才发现那是一个火柴盒子般的小塑料罐,里面装的也许是才孵化几个小时的蚕种,只见几十只身躯跟小蚂蚁的脑袋一般大小,黑乎乎又模糊糊的小爬虫附着在一团碎桑叶间。称它们为“蚁蚕”似乎都显得客气了。

500

(养蚕一周后)

    据传说,西方蚕桑业的发端始于一位古叙利亚“洋和尚”从中国盗走蚕卵。我一直很好奇,不论是水路还是陆路,在古代这段东西方路程走一趟短则数月长则经年,那“洋和尚”到底走了什麽狗屎运,蚕卵在半路上竟然没有“化虫”,那么小的小虫恐怕一天不喂都会饿没了。

    我对故事感到好奇,是因为我在念小学那会儿就养过蚕。那时,养蚕是金华小学一项独特的课外体验活动。几十年过去了,我发现这项传统至今仍在延续。

    前些天,我路过附近的小学,看见校门口站着一排排的等待迎接孩子的家长,有很多家长手里捏着一张张鲜嫩欲滴的桑叶,当然这些叶子不是用来招待即将从护栏里冲出来的“神兽”们的,而是“神兽”怀抱盒子里的“神虫”们的给养。只要对学校周边的桑树的光秃程度稍加留意,便大致可推知该校学生养蚕业规模及蚕的生命周期运行到了哪儿。

    三年前,我曾在小学门口误打误撞地从一位家长那里要来了几条小蚕,当时我以为她准备向放学的小学生们兜售,没想到她那天刚从朋友处讨来了十几条蚕而正在等孩子放学。那些小蚕差不多有三厘米那么长,个头算是不小了。然而,小宝还小,对它们假装了几分钟的喜欢,就再也没去光顾盒子,也许她那时一心想要的只有毛茸茸的小狗或小猫,而不是这种光溜溜、冷冰冰、滑溜溜的滑稽虫。

    这回,小宝似乎对她的“蚁蚕”认真多了,她第一眼看到它们时,她惊讶地微张着嘴,合都合不拢,内心仿佛颤抖了几下,说道:“你们好小哦!”接着,她便用小女人无限怜爱的口吻,说道:“你们不要怕,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我的小宝宝,我会像妈妈一样照顾好你们的。”它们的亲妈要是只听这样暖心的童话,一定会含笑于九泉,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我不喜小宝说那些连自己都不知从哪里说起的大话。“那你知道该怎么照顾它们吗?”我用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提醒了小宝。她可能觉得我问得太多余了,说:“不是给它们吃一种叶子吗?”多幸运啊,它们吃的不是配方奶粉。吃的是叶子,吐出来的竟是光彩华服之丝。

    “那你知道去哪里摘叶子给它们吃呢?”我追问道。小宝迷惑不解地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她妈妈,又看了看包裹盒子,然后像是终于找到答案似的,认真地指着盒子里那些商家赠送的干巴巴的碎桑叶,说道:“这里就有啊。”

500

(养蚕半个月后)

    再问下去,我从小宝那里得到的依然是“不知道”这三个字。这也就是我为何要如此“苛刻”对待小宝的原因,仅仅是希望她能谦虚受教,而不要不懂装懂,太自以为是。我也不想再“刁难”她了,还是直接点告诉她要每天出去采摘桑叶。这么小的蚕,只能采最嫩的叶子,并且还要把嫩叶剪成一丝丝的细条饲养它们。一直要养到一厘米长以上,才可以直接用嫩的原叶喂养。

    小宝恍然大悟,开始变得虚心了一点。过了几天,我听到她用视频向远方的她姥姥有板有眼地说起养蚕的事,“……爸爸还说,清理这么小的蚕宝宝要用鹅毛做刷子,这样才不会把这么小的蚕宝宝刷不见掉。”《爸爸养蚕经》虽是如此说的,但我们一直找不到鹅,也没有鹅毛。

    清理“蚕室”一事,第一回是我示范代工,完全依靠肉眼识别,从一堆碎叶中徒手挑出蚕儿,算是给它们“换尿布”了。后来,每隔两天,我让小宝用她那肥圆柔软的小手自己学会清理。在我不停催逼下,小宝做了两次,效果还算不错。

    时间一晃过去了一周多,蚕宝宝长到了两三厘米长,小宝数了一数,足足有三十来条,她可开心了好一阵子。

    5月14日那天傍晚,我因“中暑”而发起了高烧。第二天早上身体疲惫卧床而没有出门,因此没有及时采摘新鲜的桑叶回来。采桑叶就像买菜一样,每天都是我这个“蚕姥爷”的工作,一周无休,风雨无阻。所以,我生病那天,不仅全家人不能顺利吃上饭,连累了蚕宝宝们也无辜饿肚子。

    即便我每天早上采摘足量桑叶回来,蚕宝宝们也经常会被饿到,因为小宝这个“蚕妈妈”早上起得晚。等她起来自己吃了早饭才会动手把我预备在一旁的新鲜桑叶下发给蚕宝宝们,那时通常已经是十点左右。我曾想借养蚕的念想或者说是“对孩子的牵挂”,催小宝早起和戒掉吃饭磨蹭的坏习惯,可惜我高估了她对“宝宝们”的热爱,至少还没有因热爱而甘于自我克服。

500

(养蚕三周后,摄于5月19日)

    我是个操劳惯了的“蚕姥爷”,即便病了也还不忘掀开盒盖子去看一看。生病的那天上午,我掀开了盒子,看到里面除了桑叶杆子,就是挤成一堆昂头乞食的蚕宝宝们,它们一定饿坏了。我终于忍耐不住一肚子的火,把小宝叫过来严厉地批评了一番:“今天你没喂蚕宝宝,怎么不说,就让它们在盒子里干饿着。以后,你自己养孩子也这样吗?”

    小宝可能是被我的脸色吓着了,她哭了起来,斜眼瞅了瞅正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的“蚕姥姥”,略带怨气地嚷道:“妈妈,妈妈,你不是说要带我去摘叶子的吗?”

    “知道了,知道了,是我忙得一时给忘了。”内人抱歉地回道。蚕宝宝饿肚子的原委算是搞清楚了,我就立刻出去在离家十几米的路口处采摘了几张桑叶回来救急。

    养蚕是如此,日后小宝若生了娃,会不会也是如此呢?要我这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姥爷忙前忙后,大包大干,她就养着好玩,每天跑来剪个彩。(完)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