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错误开端——重新认识鸦片战争

  • 正声 名下多篇文章“清朝奠定中国版图是谬论”质问清学家
    不亡初心,牢记使命。
    初心是怎么来的?要警惕某些人故意利用“爱国主义”做导向性歪曲。
    对满清的闭关锁国,卡尔.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所言,不能无视。在忽略马克思时,就被当代人歪曲成帝国主义侵略用的舆论霸权。对待当年中国的情况,当年的革命者更有发言权。

    马克思如是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这种联系从那时起就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黄金吸引之下迅速地发展起来。同时,这个帝国的银币——它的血液——也开始流向英属东印度。”
    “随着鸦片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统治者,皇帝及其周围墨守成规的大官们也就日益丧失自己的统治权。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这些贩卖“秩序”,企图扶持摇摇欲坠的满族王朝的列强恐怕是忘记了:仇视外国人,把他们排除在帝国之外,这在过去仅仅是出于中国地理上、人种上的原因,只是在满族鞑靼人征服了全国以后才形成为一种政治原则。毫无疑问,17世纪末竞相与中国通商的欧洲各国彼此间的剧烈纷争,有力地助长了满族人实行排外的政策。可是,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出于此种考虑,它那时禁止外国人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要来往只有通过离北京和产茶区很远的一个城市广州。外国人要做生意,只限同领有政府特许执照从事外贸的行商进行交易。这是为了阻止它的其余臣民同它所仇视的外国人发生任何联系。”

回复1

  • 这种说法与本文并不矛盾。应当看到,中华民族长期维持的“朝贡体系”,是一个以商贸利益为纽带的区域经济经济模式。但是在文化科技领域,确实是“封闭”的。封建时代的“知识保护”和今天如出一辙。问题在于,中国近代在科技上的落后是什么造成的?《共产党宣言》里就曾指出,资产阶级……是等级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中同贵族抗衡的势力,而且是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对中国而言,资产阶级是早就出现了的。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既要维持领土(政治中心在北),又要向海发展(经济中心在南),是巨大的矛盾。这是生产关系的长期矛盾,也是地域性因素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所以,马克思说的“封闭”是对满清王朝中的封建统治阶层说的,而不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说的;是对文化科技领域说的,而不是对经济贸易领域说的。“闭关锁国”,也不是中国近代落后的必然因素,不能倒因为果地相信“闭关锁国”是多么合乎“不锁国何以落后”的逻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长期衰落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但并非决定性事件。因此,对这一事件的解读,应当理解前因后果,长短期因素综合理解,才能避免片面。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