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有个全国领先的轻工业园

  • 第一点,辽源的棉袜产业本身就不是政府自己硬要发展的,而是当地政府在原有的基础上,为棉袜企业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和“招商引资”政策,让产业加速发展才形成的。第二,产能过剩在中国当然是政府主导的情况比较多,因为本身我国就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但是这并不表示产能过剩的原因就是政府主导,很简单的例子,欧洲、美国经济危机时也出现过“羊吃人”“倒牛奶”这种产能过剩的情况,请问这种产能过剩是因为政府主导么?第三,相关产业发展得好,相应人才自然会被吸引过去,就好比千人计划、回国潮,就是我国发展得好,能提供给那些人才更好的条件。第四,人才留住留不住不是完全看地域的,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和其他国家比不是差得更多,一样有不少人才选择留下。更何况现在辽源在棉袜产业上已经发展成现在这样,吸引相关人才更加不用担心。最后,您关于人才和员工素质的问题,不止在辽源,全国任何一个要发展棉袜产业的地区都存在,包括浙江的大唐,所以这些问题其实并不是辽源存在的问题,而是这个产业存在的问题。

回复1

  • 你说的不对,辽源的袜业实际情况就是靠政府补助在吃饭,如果你和几家厂的老板聊一下你就会明白,他们真正赚的就是政府的钱,而不是订单的钱。市场经济当然也会产生产能过剩的情况,但是市场毕竟会做出自我修复,政府主导的经济也会做出调整,比如现在的供给侧改革也是在变相的去产能,但是这毕竟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等少数几个行业,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政府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来精准定位和改革,说白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存在一个发改委来管控,所以这就必须要依靠市场的手段和力量来进行调节。而且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很多区域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产业带,产业集群,这些好不容易建立的产业集群如果因为某些地区的政府的投入而消失的话不得不说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毕竟这是30多年的一个积累,很多的西方国家就是因为去工业化现在经济陷入僵局而追悔莫及,广东的腾笼换鸟有没有成功也只得商榷,请你不要站在地域的角度而是站在全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