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有个全国领先的轻工业园

  • 如果连市场和集群优势都建立不起来,劳动密集的产业怎么品牌化、细分化、专业化?如果辽源没有产业集群,那辽源最初的四十多家棉袜企业又是从哪来的?原文描述“辽源市政府投资建厂房、修园区,按照“平台+服务”的模式,提供金融中介、研发创新、物流仓储、网络信息、营销策划、投资咨询、综合配套、人力资源等八大平台服务。”这些是不是因为本来就有集群,当地政府才顺势提供公共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棉袜企业的?这些公共服务就是棉袜企业品牌化、专业化的基础,其他地方的棉袜企业没有这种基础,自然比不过辽源的袜厂,在市场竞争中淘汰是必然。我们也可以很清晰的从原文看到,辽源的棉袜园区是05年建立的,到现在已经12年了,如果照你说得,这些企业没有比较优势,那这12年怎么过来的,一直是靠政府补贴?

回复1

  • 你的意思是再花几十年时间靠补贴把中国其他棉袜基地挤垮了以后,再来搞产业集群?如果中间出现比辽源更便宜的地区如新疆的棉袜企业呢?是不是再推倒重新来一遍?大家都去竞争价格了,如何来实现产业升级?四十多家袜厂你认为是很多吗?浙江诸暨的大唐镇顶峰时期一个镇就有不少于1000家的袜子生产点,也没有听说政府来免费提供厂房和设备的啊,请你不要拿了文章来念给我听,实际了解一下现实是如何的?那要这样,直接向农民补贴1000元每斤的大米不是更好,全国人民都来买辽源的大米 ,也可以写个官八股打造东北亚大米基地,按照“平台+服务”的模式,提供金融中介、研发创新、物流仓储、网络信息、营销策划、投资咨询、综合配套、人力资源等八大平台服务,更简单粗暴,多好。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