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大换血” 文言文比例飙升

  • 现代汉语难度实在太低,为什么语文考试“过度解读”(文章作者都答不出阅读答案里面讲的内容)的段子集中出现在现代文阅读里面?因为现代文根本没有多复杂的“微言大义”,而考试又以现代文为重点,于是只好在根本没什么理解障碍的文章里无谓地挖掘所谓“考点”。教学中现代文比重过大,导致学生毕业之后真正需要功力来理解的文言文读不懂,根本不需要学那么多的现代文装了一脑子的“答题技巧”。作为教师来说,水平较高的语文老师不喜欢讲现代文,因为他觉得“根本没什么可讲的”,而水平较差的老师则不喜欢讲文言文,那是因为他们自己都理解不清楚。

回复1

  • “过度解读”就是当年古文“微言大义”的流毒。相比董仲舒这些人动辄以几千几万字解读经典中的几个字,现在的试卷要收敛得多。所谓“文章作者都答不出”的主要原因是作者还没死,而古代的“微言大义”之所以被推崇是因为原经典的作者早就死了。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在工具性不强的地方过多强调难度,是本末倒置。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准确的理解使用母语外,还应该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能表述自己逻辑严谨的思想,找到别人叙述中的逻辑漏洞。如果说“学生毕业之后真正需要功力来理解的文言文读不懂”算是问题,那么学生毕业后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缺乏逻辑、不能理解(或者曲解)别人说的话,更是严重的问题。“真正需要功力来理解的文言文读不懂”可以到中文系听古代汉语课,现代汉语出了问题,又该怎么办?别的不说,就在本条链接下,几位力挺增加文言文课时的网友就曲解了我的话,可见现代汉语教育问题之严重。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