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好找工作的当下,美团提供了800w这样的工作,是值得尊重的

  • 召公不语 损不足以奉有余似乎才是社会的常态
    现在的就业危机,不是科技进步带来的,而是资本的无序发展带来的。
    我进入互联网行业差不多要晚你十几年,但对这一行还是有些了解的,黄金时期的互联网压力没那么大,一方面是因为这方面的人才相对少,另一方面,恰恰中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岗位需求,所以但凡能出活儿的程序员,都不会担心自己的前途问题。
    这种旺盛的需求,催生了大学扩招, 也催生了各种培训班,当新生代力量大规模涌入这一行之后,资本就不那么友善了: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于是,在这种资本叙事的环境下,“加班”成了常态,“毕业”也成了常态,但“加班”、“毕业”的本质,其实就是让一个人完成多个人的工作——不是工作机会少了,而是通过资本叙事人为地压缩了岗位。
    而回到宏观经济上来,我们都应该承认,目前中国经济的困境,其源头在于房地产行业的崩溃,大量普通人对 未来的预期信心不足,直接影响了社会财富的流动。但资本的逐利本性没变,他们仍试图在流动性不足的环境下榨取剩余价值,这种资方与劳动者的相互角力让经济进一步雪上加霜。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房地产崩盘>普通人对未来信心不足而压缩消费支出>资本要在经济活动中追求超额利润>普通人缩减支出,经济活力不足>资本攫取超额利润效率降低,开始压缩人力支出>普通人进一步缩减支出,经济活力不足问题加剧>资本进一步压缩支出”的怪圈。
    我们的社会财富不是不足,他只是被少数人控制,放缓了流动的脚步,且拒绝向普通人流动而已。
    科技进步,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非减少工作岗位,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是如此,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是如此,从信息社会走向智能社会仍是如此,都会催生出一大批就业岗位。
    科技进步会导致岗位减少,在本质上只是资本的剥削叙事而已。
    你所听到的段子,看上去是个体的悲哀,但本质上,是我们的制度性的职能缺位造成的,我们的系统无视用工单位的过度剥削行为,对大量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对大量不公平的现象简单地用“经济规律”、“个人竞争能力”去解释,进一步助长了资本的嚣张气焰,而个体显然无力与资本对抗。
    比如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1.5个小时的那家“小公司”。
    这是一个只需要中学阶段的课业中,关于资本主义那一章的知识就能解释得很明白的问题。

回复2

  • Vigor 道远自迩
    我的理解,对于企业来说,高管人群和高级技术精英的年薪不要超过250万,基层员工的年收入最低不要低于8万,基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中层管理者和技术精英的收入则在8万和200万之间。
  • 我们有些认知是不一样的。
    1,资本如果没有违法,我不支持干预。如果违法,就纠正违法行为。没有友善不友善问题。
    2,我支持米莱的做法,限制政府的权利,而不是现在资本。
    3,科技进步,尤其是大变革,可能创造更多价值。但改革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人蒙受痛苦。这些人,应该积极改变自己,因为潮流不可逆转。
    4,我们国家制度性问题,不仅有,还很多。在发展过程中,掩盖了很多问题。但承压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但解决方案呢?欧美的做法,是加强工会力量,对抗资本。我们国家忌惮民间的组织壮大,不受控制。你既然看到很多问题,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方案要系统考虑各方利益,否则必然失败。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