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打算与中国和解,向美国发出信号”

  • 你只愿意看自媒体造谣的信息,中印的外贸数据摆在那,去年顺差都过千亿美金了,还在杀猪盘。
    ai帮忙整理的数据,你自己看。

    以下是基于公开数据的近五年(2020-2024年)中国对印度外贸关键数据总结与分析:

    ---

    一、贸易总额与顺差趋势
    1. 2020-2024年整体贸易额
    - 2022年双边贸易额为1347.85亿美元,2024年缓慢增长至1387.13亿美元。
    - 贸易顺差持续扩大:2022-2024年顺差连续三年超过1000亿美元,2024年达1024.7亿美元。

    2. 2024年数据
    - 中国出口:1205.9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86.9%),主要出口产品包括电话机(55.7亿美元)、电子设备(51.9亿美元)、集成电路等。
    - 中国进口:181.2亿美元,以初级产品为主,如矿燃料(占印度对华出口的27%)、宝石(14%)等。

    ---

    二、近年关键年份数据
    1. 2023年
    - 印度对华贸易逆差突破83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主要因印度对中国机电产品(如电子元件、电池)、化工原料(如医药中间体)的依赖。

    2. 2024年上半年
    - 中国对印度货物贸易顺差470.3亿美元,前7个月扩大至566.8亿美元(出口682.6亿,进口115.8亿,同比分别增长2.8%和6.6%)。
    - 印度从中国进口501亿美元(增长8.4%),占其进口总额的15%。

    3. 2025年1-2月(最新数据)
    - 双边贸易额236亿美元,中国出口增长7.9%(209.79亿),进口下跌28.7%(26.22亿)。

    ---

    三、贸易结构分析
    1. 中国对印出口结构
    - 机电产品:占主导(如电话机、集成电路、液晶模组),2024年出口额前三位产品均属电子领域。
    - 工业中间品:化工原料、纺织品半成品等占印度进口需求的27%-40%。

    2. 印度对华出口结构
    - 初级产品为主:矿燃料(27%)、宝石(14%)等资源类商品占比高,高附加值产品如有机化学品仅占4%。
    - 市场准入障碍:印度农产品、医药等优势产品面临中国非关税壁垒限制。

    ---

    四、贸易逆差扩大的原因
    1. 供应链依赖:印度工业升级依赖中国机电、化工等中间品,短期内难以替代。
    2. 出口竞争力差距:中国制造业技术成熟且成本低,印度本土产业配套能力不足。
    3. 政策效果有限:印度“自力更生”政策未能有效减少进口依赖,关税壁垒反而推高企业成本。

    ---

    五、未来趋势与政策动态
    - 印度政策调整:2025年3月拟放宽对华贸易限制(如取消港口禁令、降低关税),鼓励中企投资合资企业以缓解逆差。
    - 中国应对策略:需关注印度市场准入变化,加强产业链协作(如电子制造、医药原料合作)。

    ---

    数据来源与引用
    - 2022-2024年贸易总额与顺差数据;
    - 2024年进出口产品结构;
    - 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原因分析;
    - 2025年1-2月最新贸易数据。

    如需更详细数据或政策解读,可参考印度商工部及中国海关总署报告。

回复30

  • 概念都没搞明白。
  • 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我说,你真傻,多像那个放风筝的娃娃,本不该缚它又攀它,风筝去了,留一线断了的错误 ……”听过没?
  • 星际旅人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不懂装懂还能这么自信,确实很像印度人。
  • 收钱发货没毛病,投资?还加强产业链合作?你是老仙派来搞笑的吧?
  • 买国内产的元件没毛病,去印度本土投资的才是冤大头
  • 澄清一下,我的帖子并没有反对中印贸易!而是中国公司去印度在地发展,尤其帮印度壮大能力的。

    我鼓励中印贸易,他们只要不欠钱,真金白银买非战略性产品有什么不可以?
  • 真观知智 我要代表正义消灭猪
    贸易是自愿的,爱买不买,投资就是犯傻
  • *商务部《印度投资指南》明确提示印度市场风险,包括政策不稳定、税务纠纷、本地化壁垒等,建议企业“审慎投资”。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yindu.pdf
    *《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限制对涉及国家安全、文化敏感行业的海外投资(如能源、基础设施),部分领域在印度需额外审批。
    *对印度投资的限制性措施
    窗口指导(非公开文件)
    政策背景:2024年9月,商务部通过内部会议要求新能源、电子制造、汽车等行业“暂停在印度新建独资项目”,现有企业需“缩减股权比例”。依据条款:参考《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14年第3号)第十条,对“高风险国家”投资实施临时管控。
    技术出口管制
    《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链接:商务部 2023年修订版内容:禁止向印度出口电动汽车电池技术、半导体制造工艺等,间接限制相关领域投资
    印度市场现状(截至2024年)中企撤离案例:小米、OPPO、上汽等缩减印度业务,比亚迪10亿美元建厂计划被叫停。替代市场:中国对土耳其、匈牙利、沙特等国的投资同比增长38%,分散印度风险
  • 你紧(nǐ jǐn)涝(lào)亲楚(qīn chǔ)贸(mào)易(yì)跟(gēn)投(tóu)资(zī)的区(qū)别(bié),莫(mò)在(zài)这(zhè)涝(lào)笑(xiào)发(fā)丢(diū)人(rén)嘞(lei)
    “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
    “上当一次怪阿三,上当两次怪自己了”
    1.中国对印度出口贸易直接投资的核心区别

    出口贸易
    定义:指中国向印度销售商品或服务,属于跨境交易行为,不涉及在印度本土的长期资产投入。
    直接投资
    定义:指中国企业在印度设立实体(如工厂、子公司)或参股当地企业,涉及技术、资本和管理资源的长期投入。
    2.中国政府针对印度投资的政策主要集中在限制关键技术外流防范印度市场风险两大方向
    *保护核心技术,避免产业链外流中国商务部在2024年9月对汽车行业(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发布窗口指导,明确要求关键零部件必须在国内生产,海外工厂仅允许组装套件,并禁止在印度进行任何汽车相关投资.
    *印度近年来以“国家安全”“保护本土产业”为由,对中国企业采取系统性打压,包括冻结资金、税务调查、强制股权转让等。典型案例包括小米被追缴税款、VIVO高管被捕、中资手机产业链被印度本土企业“收割”等。中国商务部认为,印度市场存在“投资陷阱”,即通过政策诱导外资建立完整产业链后,以非市场手段迫使其退
    *印度等国的政策风险可能使中国车企“既失技术又丢市场”。因此,中国选择优先保留核心技术,仅允许低附加值的组装环节外移
    *政策具体措施,
    1.技术管控
    2.投资禁令
    明确禁止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汽车制造、基础设施等战略性行业。对已进入印度市场的企业(如上汽、比亚迪),要求逐步缩减股权或退出。
    3风险预警与行业指导
    商务部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印度市场风险案例,警示企业避免盲目投资。建立“黑名单”机制,将印度列为“高风险投资目的
  • 吞噬托 吃饭睡觉打托托
    大聪明 搞清楚是贸易还是投资吧😄
  • 啥呀这是,顺差逆差和占便宜是一回事吗
  • 关键是投资啊。和印度人买卖东西,不是先款后货,大部分都不敢发货
  • 有些人好奇中国对印度的投资规模,我查了下,总规模三十多亿美金。
    与之对应的,去年对印度顺差过了千亿美金。
    有个别企业对印度投资被坑了是事实,中印贸易结构摆在这,光去年赚了他一千亿美金,这笔生意是亏是赚,你们自己判断。
    至于我们是如何保证外贸收益“入袋为安”的,我也查了下,你们自己参考。
    jpgjpgjpg
  • 中印贸易额,只占中国对外贸易的2%左右,也就是说印度对中国根本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印度人买中国商品是因为中国商品竞争力强,不爽可以去花几倍钱买欧美的,就店大欺客了,咋了
  • 地主和商人做买卖,与你佃农有什么关系?不要因为这个商人和你佃农是一个家族的就以为是你佃农赚了
  • 进出口数据和投资有什么关系?他买你东西只要给钱还能不卖吗?但是他让你去他们家投资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 你这是贸易数据,投资数据呢?
  • 这说的就不是一回事啊,牛头不对马嘴
  • 老闫 河南小地方的平民。
    不是有句顺口溜,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这可是半官方人士口中说出来的话。
  • 真是搞笑,连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