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美国不是“永远不沉的航空母舰”

  • 你也不用急着批别人,中国现在是不是制造强国?我认为是。你可能会说,中国还不能制造最先进的光刻机,还不能制造某些尖端仪器,但制造强国不是说必须在一切领域中都是世界最强,我们在大部分的制造领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并且在制造能力上领先所有国家,如果我们不是制造强国那谁是制造强国?美国吗?美国说它不是,因为它觉得它现在严重依赖中国制造(生活用品、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且在某些领域严重落后于中国比如造船、清洁能源、关键矿物等,所以它们要想办法和中国脱钩,让制造业回流。

回复4

  • “我们在大部分的制造领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并且在制造能力上领先所有国家”,事实果真如此吗?是不是自嗨自媒体看太多了?
     
    不同意黄维院士说的“将制造业大国切换为制造业强国”,觉得中国已是制造强国,不需要切换,觉得黄院士定位错了?
     
    中科院黄维院士,也是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是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绝大多数院士学富五车,具有深刻的行业洞见和远见卓识。仅凭可怜的茧房信息,我们普通人岂可擅发异议,随口唧唧歪歪?
     
    中国在5G、光伏、电车、高铁、AI、无人机等领先全球,当然值得咱国人自豪和骄傲。我们能自信地平视欧美,但任何时候都不可因此自满和自大。
     
    承认短板≠否定成就,而是为了更大成就。不补短板,很可能在将来引发系统性的产业危机。
     
    在超精密机床、高端芯片等产业链领域,继续受制于人,国家安全依然面临重大挑战!
      
    研发设计类软件80%以上依赖欧美(如CAD/CAE被法国达索、德国西门子垄断)。如果欧美日联合掀桌子,被卡脖子的风险依然巨大!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美德日仍有较大大差距。同等汽车规模工厂,目前中国汽车生产线在部分场景下仍需3倍于德国的工人数量。
     
    制造业品牌意识依然不强,多数厂商只懂恶性价格大战。与欧美相比,我们企业的利润分配劣势相当显著,核心技术积累普遍不足,企业寿命十分堪忧。
     
    8000万人口的德国拥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和1307个世界隐形冠军,14亿人口的中国却分别仅有200多和507个。
     
    作为一个战略自主的大国,我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让欧美俯首称臣、更多更强更全的核心高科产业集群,需要十几倍于目前高薪职位的一些大厂。唯一不需要的就是国人盲目的自满和自大!!
     
    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如果现在自认已是制造强国,那岂不是等于否定中央对短板的清醒认知?
     
    中国今天拥有在全球占比很大的制造业规模,并不等于我们已经拥有足够大量的核心高新技术规模,也更不等于我们已经拥有难以撼动的与国家规模相称的制造名牌规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正视差距,拒绝反思,自满自大,就是麻痹国人,就是捧杀中国制造业的美好未来。
  • 有些有话语权的人,看见中国大跨步前进,
    就扭扭捏捏的跟上风,装着我是支持中国进步的,但保留意味明显。
    中国不是世界制造强国,这世界上还有制造强国么?眼睛还忽悠有鸡拉的东西?
  • 所谓的强国,指科学技术,不是指产能。
    美国现在掌握着现代工业的科学技术,只是为了剥削中国工人的超级剩余价值,美国跨国公司财团把生产线搬迁到中国,科研部门仍然放在美国。
    所以,你要看产能,中国非常大。但是,中国技术上没有后劲。
    现在美国正在重新工业化,新的设备、设计、技术,美国可能在几年时间内,重新成为制造业强国。
  • 其实美国也造不了光刻机。
返回文章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