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还是需求侧?中国经济改革该朝哪边走

  • 市场主导,计划补充,就国计民生等方面的产能你,如果过剩,就有计划来匹配。市场经济也可能短缺导致物价上涨,所以,催生产能扩张。但一旦过剩怎么办?难道学资本主义讲牛奶倒掉?这是错的。那就计划购入牛奶发给学生等。所以,当市场出现过剩,而过剩的又是国家国民需要的,就可以计划采购配给公平的人群,先优先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并形成一定几年的制度预算。再有多的产能就采购供给全体中小学生。等等。类似钢材铝锭铜锭锌锭等。在价格低迷时,就采购国储。在基建不足时,就采购或者买断中西部地区的公路铁路高铁甚至医院大学基建负债部分的银行贷款。因为这个立竿见影,而要从新规划基建项目从工程设计到施工设计到招标到进场征地拆迁等,都需要太长过程。买断这些债务就来的快。市场上特别是是音律3-5的银行股净资产但对者的银行股,也是收储的好标的。

回复1

  • 拿不出数据的胡比咧 说白话和人能听懂的话!
    当下搞的实质上是双轨制,只不过是市场多了些,但这也符合他们一贯提出并着力推行的让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发展经济的基本构想和设计。其实质是供给方主导市场走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产能过剩,但这不是关键,造成内需不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社会收入结构和收入分配有问题,致使贫富分化极其严重(中国得的和美国一样的病),这才是主因。按某乎所说极低收入人口有5.6亿,人均月收入1000元一下,低收入有3.1亿人,月收入在1000~2000元,中低收入有3.8亿人,月收入在2000~5000元(高收入的不说了),就这人口收入结构还想把内需搞起来支撑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简直就是做梦,做春秋大梦,做金陵春梦。有人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但没有一个砖家或食禄者来回答这个问题,它们曾经只是说这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也只能靠发展来解决,好了,现下发展遇到了问题了,那么这发展中的问题就更别提了解决了。它们一直在掩盖问题,回避矛盾。不过,这也好,物极必反嘛!现在就到了不能掩盖,不可回避的时间点了,不是人民过不下去了,是有些人过不下去了,所以变也得变,不变也得变。起码经济的这辆火车要不就都装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轮子,要不就装市场经济的轮子,还继续装两样轮子肯定走不远,要翻车的。实践也已经验证了自由主义(只能这么说)市场经济就是不断的周期性的制造经济危机,也会不断的制造更多的贫困人口,只有公有制,集体所有制下的计划经济才能杜绝贫富分化,消除大量的低收入贫困人口达到共同富裕并繁荣经济。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