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进化历程逻辑

  • 青鼎01 任何真理都有适用范围,超过极端就成了谬论
    不要泛化到其他发现。
    这句话说的发现,是针对【发现与周边族群生的后代比较健康,形成族外群婚和走婚】
    人类在穴居时代可能是母系社会,分析参考条件如下:
    ①人类寿命、童年期较长。与母亲建立更密切的感情关系。
    ②族群财产比较多(各种石器、骨角器、皮毛油脂、食物、柴火)。但很多东西都是共用的。私有财产作用较小,不足以形成父系社会。
    ③交通运输能力有限,个人外出,能带走的很有限。
    ④雨季对穴居的依赖。活动范围受限。所谓摆脱穴居,(年度)活动范围得以扩大,指的就是这个。你如果觉得我说得对,就会自然将这一条理解为雨季活动范围得以扩大。反之,你觉得我说的全都是错的,那么你总能将这些话理解为另一种。
    由于这不是论文,不可能为每一个词定义,不可能为每一句话限定适用范围,所以你可以随意曲解。如果继续如此,那么我也只能说爱咋咋地。

回复1

  • 波波Chris 假话不说,真话不全说
    第一,【与周边族群生的后代比较健康】这个情况压根就不需要“发现”,这是生物本能,连植物都早早演化出了避免自花授粉的结构(80%左右的有花植物是异花授粉的),其他社会性动物更是普遍的“走婚”,轮不到人类来“发现”。
    第二,我早就提醒过您,人类在百万年前就已经扩散到了亚欧非的各个角落,如果您认为只有摆脱穴居后人类的活动范围才能扩大,那只能说明百万年前的人类就会建房子了。
    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回复您了,毕竟您写的这些顶多算是小说,确实不该跟您纠结的。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