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南经济增长率不如印度?大贪张美兰就是重要原因

  • 你列出的内外因素,其实都是基于中国的经历和经验。
    以章家敦为代表的美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中国崩溃论,也是基于美国英国的经历与经验而推导出的。
    既然中国可以走出与西方完全不同的成功路径,就不能断定印度不会走出第三条成功路径,毕竟人类并未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现在所谓的经济学理论不过是对英、美成功经验的事后解释,却未必是真的经济规律。
    所以中国官方给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是:可以学习中国经验,再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发展路线。
    而不是如美西方鼓吹:美国模式、华盛顿共识等。
    此外,我也不认为陈经是印吹,而是认为陈经是吹哨人:警惕印度,不要为印度提供基础建设。
    以前看过一期《罗辑思维》,里面提出一个观点和规律:世界老大与人口关系
    第一代老大:西班牙与葡萄牙(二者平分世界),人口基数:百万级
    第二代老大:英国,人口基数:千万级
    第三代老大:美国,人口基数:亿级
    第四代老大:候选人---中印,人口基数:十亿级
    背后的原因是:工业发展必然是产业链越来越长,分工越来越细,只有足够大的人口基数才能支撑起现代工业的产业分工与产业链。(当然,有一段时间大家觉得全球化情况下不需要一个国家吃下全部产业链,但以特朗普为代表的逆全球化风潮告诉我们:你最好拥有全产业链,否则随时会被搞死)
    所以,干掉美国是工业时代的必然规律,而印度却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竞争对手。

回复4

  • 你说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中国能从夹缝中发展,恰恰是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充分就业的人力是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不能充分就业的人力也是发展的障碍。关键是印度的产业在发展期怎么和中国竞争呢?能源怎么提供、技术怎么消化、市场怎么获取?这都不是靠嘴能解决的。
  • 大江南北 新冠疫情数据控
    陈是妥妥的因吹斯听。
  • 你列出的几项理由我不是很认同,我不认为我国的80年代开始进行改革后迅速实现产业覆盖,仅仅是因为所谓的赶上潮流。我觉得恰恰是我国政府的政策引导,以及建国后50-80三十年间奠定的产业基础及教育才有了我国能迅速接盘的关键!欧美80年代后的初级加工业转移是自身国内人工高涨后的必然结果,但转移并不是说必须转移给你中国,全世界第三贫穷国家多的是。但都因为那些国家的政府政策引导等于无,产业基础及教育水平低等最终才被吸引到我国来。
  • 人口基数:十亿级,制造业人口占10%
    当中国十亿级人口工业化国家爆发威力时,印度根本无法参与存量博弈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