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4条
-
你说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中国能从夹缝中发展,恰恰是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充分就业的人力是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不能充分就业的人力也是发展的障碍。关键是印度的产业在发展期怎么和中国竞争呢?能源怎么提供、技术怎么消化、市场怎么获取?这都不是靠嘴能解决的。
-
陈是妥妥的因吹斯听。
-
你列出的几项理由我不是很认同,我不认为我国的80年代开始进行改革后迅速实现产业覆盖,仅仅是因为所谓的赶上潮流。我觉得恰恰是我国政府的政策引导,以及建国后50-80三十年间奠定的产业基础及教育才有了我国能迅速接盘的关键!欧美80年代后的初级加工业转移是自身国内人工高涨后的必然结果,但转移并不是说必须转移给你中国,全世界第三贫穷国家多的是。但都因为那些国家的政府政策引导等于无,产业基础及教育水平低等最终才被吸引到我国来。
-
人口基数:十亿级,制造业人口占10%
当中国十亿级人口工业化国家爆发威力时,印度根本无法参与存量博弈
热点
- 1 世界还是低估了印度 17.1万
- 2 首发体验小米YU7 5.3万
- 3 家委会是干嘛的 3.5万
- 4 促进消费与税制改革 4万
- 5 统一之后如何治理台湾 12.5万
- 6 极客湾测评玄戒O1 6.7万
- 7 玄戒是不是“诈欺”? 9.7万
- 8 外甥女在德国生了3孩子 9.1万
- 9 关于银行存取款那点事 11万
- 10 俄美放弃预警机中国机遇 20.6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这些宝藏旅行地火了!风闻“旅行实验室”获奖文章名单新鲜出炉~
五一旅行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时刻虽已渐渐退去,但那些旅途中的美好记忆依旧熠熠生辉。在本次“风闻五一旅行实验室”活动中,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旅行故事和宝藏地点,让我们领略到了各地......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看不起印度,是危险的误判 评论 601 赞 27
-
2我一直也是这个意见,中国舆论太轻视印度了 评论 262 赞 28
-
3特朗普的这个毒招更加险恶,远超贸易战! 评论 130 赞 9
-
4重视印度的表现不是和他们“和稀泥” 评论 112 赞 212
-
5韩前外长反问中国学生,“你希望中国成为什... 评论 82 赞 19
-
6小米: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评论 73 赞 11
-
7父慈子孝!驻韩美军开放日“感人一幕” 评论 69 赞 76
-
8印度不理解向中国示弱的好处 评论 60 赞 37
以章家敦为代表的美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中国崩溃论,也是基于美国英国的经历与经验而推导出的。
既然中国可以走出与西方完全不同的成功路径,就不能断定印度不会走出第三条成功路径,毕竟人类并未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现在所谓的经济学理论不过是对英、美成功经验的事后解释,却未必是真的经济规律。
所以中国官方给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是:可以学习中国经验,再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发展路线。
而不是如美西方鼓吹:美国模式、华盛顿共识等。
此外,我也不认为陈经是印吹,而是认为陈经是吹哨人:警惕印度,不要为印度提供基础建设。
以前看过一期《罗辑思维》,里面提出一个观点和规律:世界老大与人口关系
第一代老大:西班牙与葡萄牙(二者平分世界),人口基数:百万级
第二代老大:英国,人口基数:千万级
第三代老大:美国,人口基数:亿级
第四代老大:候选人---中印,人口基数:十亿级
背后的原因是:工业发展必然是产业链越来越长,分工越来越细,只有足够大的人口基数才能支撑起现代工业的产业分工与产业链。(当然,有一段时间大家觉得全球化情况下不需要一个国家吃下全部产业链,但以特朗普为代表的逆全球化风潮告诉我们:你最好拥有全产业链,否则随时会被搞死)
所以,干掉美国是工业时代的必然规律,而印度却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