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隼”失败后,美国再次冲击“重返月球”

回复1

  • 这个比喻很好,只不过阶段用错了:登月是高考,不是小升初。
    1969年以后,和载人登月的物质技术——能源、动力、材料,基本原地踏步——
    能源:液体火箭发动机用的氢、氧、煤油之类化学反应,单位质量放出的能量没有凭空增加;
    动力:这几十年,火箭发动机最大的进步是复用,液体发动机理论和结构设计和几十年前一样,推力没有进步,单台500t这指标几十年没动了;
    材料:钢铁、铝锂合金这些火箭飞船的结构材料,其屈服强度没有一丝变化,当年用啥现在还是啥;
    以上三点决定了,这个工程当年有多难,现在同样不简单——因为卡在你的技术上限上。
    如果理解不了,看看和载人登月同时代的那些武器平台,比如T72、f16之类,甚至更早的平台,轰六、B52这些,今天依然活跃好用,战场上最大变化是通信、无人机、制导武器这类——都是信息进步的结果,可惜这种进步,对把120t重量送上leo轨道这个任务而言,没有帮助。
    正如信息技术再强,也没法让T72速度和续航翻倍,同时装甲材料免疫现在的反坦克武器打击一样——这些需要能源动力材料的根本变革,才能达成。
    所以登月,对于人类的难度,是高考,不是小学——让工作多年的你,不花时间精力备考,能轻松考回当年的成绩么?对美国而言就是这样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