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强调,生或不生,本质上是经济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

  • 个人觉得生育率和社会贫富差距也有很大关系,经济和福利好不好,是比较出来的,现在普通人比上一辈人不知道好了多少,但生育率比不了上一辈人,因为大家的比较对象是同代人王思聪,嗯……听说他的宠物狗戴四块苹果手表,自己日子过得狗都不如,生孩子以后哪还有钱买四块苹果手表啊?

回复2

  • 赞同。
    之前的孩子大多放养教育,再叠加时代动荡,人的命运起起伏伏,这样情况下自求多福,健康平安便是满足。而今,不患寡而患不均。
  • 赞同。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分配制度也属于经济基础层面。而作者列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属于上层建筑。
    目前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大多数源自周朝,而据考证,周是典型的农耕文明(这点区别于商),在农业时代,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支撑中原地区庞大统一的农业王朝是具有极大意义的。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在社会生活领域是契合中华传统文化理念的,虽然大家勒紧裤腰带建设国家,但彼此经济权力、乃至人格权是平等的。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几十年后的今天,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在深度广度层面已经影响到国人自出生到入土的各个阶段。社会分配制度导致的经济权力不平等乃至人格权的巨大差异,引发传统文化信念的坍塌是客观存在的。
    对此,长期看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持续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逐步涤荡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而短期看,我国如何改革分配制度(绝非劫富济贫),令广大青年人对于建设家庭、繁衍后代重新具有信念,才是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服务的真正体现。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