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覆灭之前,奋力的挣扎为什么徒劳无功?

  • 戊戌变法成功的话,我们其实就是大号土耳其,或者是印度
    1、因为谭嗣同的观点就是,清廷没钱,怎么办?
    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以二境方数万里之大,我之力终不能守,徒为我之累赘,而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兼请英俄保护中国十年。……费如不足,则满洲、蒙古缘边之地亦皆可卖,统计所卖之地之值,当近十万万。盖新疆一省之地已不下二万万方里,以至贱之价,每方里亦当卖银五两,是新疆已应得十万万,而吾情愿少得价者,以为十年保护之资也。”
    2、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家鼐问康有为:“如君策,万端并起,无一不需经费,国家时力只有此数,何以应之?”康有为答:“无虑,英吉利垂涎西藏而不能遽得,朝廷果肯弃此荒远地,可得善价供新政用,不难也。”
    3、钱恂:“中国决必分裂,如江浙吴楚得为日本所割,为日本臣妾,此大幸也。”
    钱恂(1853~1927年),字念劬。浙江吴兴人,晚清著名外交家
    对了,他的侄儿是钱三强
    4、杨深秀向光绪上奏,建议“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诚天下苍生之福矣”。
    5、宋伯鲁奏折称:“英国教士李提摩太来京,往见工部主事康有为,道其来意,……拟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别练兵若干营,以资御侮。……今拟请皇上速简通达外务、名震地球之重臣,如大学士李鸿章者,往见该教士李提摩太及日相伊藤博文,与之商酌办法,以工部主事康有为为参赞,必能转祸为福,以保乂我宗社。”
    6、梁启超就曾命“大同译书局”翻刻、出版了日本人森本藤吉所著之《大东合邦论》,该书之主旨,乃是宣扬日本应该与朝鲜合并为“大东国”。梁氏并亲撰序文为之宣传。
    请诸君思考一下,如果这些新党政策都得以施行的话,我国和我们现在是什么样

回复1

  • 把言论的时间点列出来,不然面目全非,特意把乱七八糟的糅合在一起,绝对有不可告人目的,
    单拿第一条谭嗣同的简单说说,
    变法前后,甲午海陆战大败,海防塞防全盘皆输,全国上下弥漫一股绝望气息,一股新锐的年轻一代能站起来试图扛旗,海防彻底没了,但是塞防只是东北坍塌,不可能此时抛弃塞防大纵深的,只可能发声在甲午海战之前,希望海权方面能稳住,但是事实证明,海权信仰彻底湮灭,谭嗣同强烈愤慨下才做出惊人举动,不然他作为顶级实权二代,随便哪里跑,谁能奈何,
    不服可以参考教员的思想和实践变化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