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及记者本人就“返乡日记”致歉:没有返乡 写作缺乏克制

回复2

  • 秀逗的渡渡鸟 不为公知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来来来,既然你扯逻辑,我就帮你顺顺你的逻辑

    那记者写的是【返乡日记】,他写的东西就是写他的家乡,那个东北村子,而且可以对应到具体的某个人。

    你没有证据证明那记者说的那些事,那些明明确确可以对应到具体某个村庄、某个人身上的事,有起码的真实性。

    尽管你没有任何证据,但你还是要帮那记者洗地。你是怎么做的呢。你说:“如儿孙不孝、婆媳矛盾、唯利是图、少年辍学、攀比之风、倾家赌博这些绝对是农村存在的现象。因为我所在的村子周围就有这种现象。”你进一步的推论是:那记者笔下的那个村庄也这样,别人不能断言说记者造谣。


    楼上那位叫奥兰多的网友正是抓住了你的逻辑的荒谬性:你用一个孤立的个案(你所在的村子)去证明一个“普遍的现象”(儿孙不孝……绝对是农村存在的现象)。然后,你用这个“普遍的现象”去证明另一个孤立的个案(记者笔下的村庄)像你所在的村子一样。问题在于,你的“三段论”和你的结论根本不成立,因为你至少违反了三段论的一个规则: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如果你非要说你的这个“三段论”一定成立,那么基于同样的逻辑,“这个世上有肯定存在女人组团约炮,所以,@逃离与沉醉,你家女人也组团约炮”这样荒唐的观点在你看来也就一定为真了。


    你的“复杂思维”正是建立在你的错误逻辑的基础之上。

    当然了,你爱说“未必”,比方说那记者“未必称得上是造谣”。未必是个好词,但像你那样用就是在侮辱笔者笔下的那个村庄,因为你是在毫无根据地恶意揣测它。你这样做的效果当然是负面的。就像我说,“@逃离与沉醉,有人告诉我,你的母亲喜欢约炮,他未必是在造谣”,“@逃离与沉醉,有人告诉我,跟你母亲约炮的人未必少于一个连,他未必是在造谣”,你无法证实或证伪,但你一定会很生气,然后十有八九会愤怒地喷我人身攻击你一样
  • 由你的逻辑能推导出一个人身公鸡的谬论你怎么没有智商反省一下你的逻辑呢
返回文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