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学家创造出新物质:兼具陶瓷、橡胶、塑料特性

  • 狂涛 我又不发文章关注我干啥
    太厉害了。
    1材料力学有活干了
    2最适合的我首先想到的是汽车。在汽车结构中大量部署这种材料。小磕碰够硬,大磕碰,弹性形变吸能。不断裂则恢复原状减少维护成本。就算断裂也会极大减少碎片量,降低二次伤害。
    3不知密度如何,能不能用在航空器上。
    4不知量产化难度如何,这要是能量产化,卧槽,画面太美好。
    5看文章好像这个思路来自博士论文,很新,肯定还有很多有机物与无机离子的组合方法,材料学论文看来会有一波大爆发

回复7

  • 我想到了火星车或者月球车的轮胎。
  • 如果这玩意是能够又轻又坚固,那代表着飞机完全不用“裸奔”而是可以有相当的防御力,这对于空战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 我觉得可能不太适合碰撞场景的吸能,还要看弹性形变以后回弹的情况。如果是大量能量被弹性形变吸收后,变形的材料会快速回弹,重新将能量释放出来,这种情况下对车内人员伤害可能更大。
  • 作为吃货和厨艺爱好者,我想到的是菜刀。
  • 你就不是从事制造业或者材料行业的,或者说,对于常见工程材料的特性、成本及加工方式了解不够!
    文中并没有列出该新材料的各种具体性能指标,尤其是成本范围!
    汽车中使用最多的材料是钢铁,常见钢铁也就几千元一吨,成型加工难度低,尾料回收成本低。
    轿车上的塑料件主要是前后保险杠和仪表台以及车门内饰板,保险杠最常见的材料是加纤增韧改性的阻燃ABS。对于汽车这类大批量生产的消费品,材料选择不仅与材料性能有关,更与成本高度相关。不计成本而选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小众车型不属于大批量生产范畴。
    这种从有机物分子和无机物离子结构之间的结合,的确为新材料的研发打开了新的大门。
    五边形意味着各种性能全面,但并不意味单项性能最优,很适合于复杂工况条件。
    我个人觉得,短期内文中提到的新材料还只会局限于一些特殊要求的产品。毕竟成本会贵很多。
  • 我想到的是3D打印。
  • 老潘潘潘潘 我这喜欢出来随便发言的毛病要改…
    能批量的话可能可以替代很多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按照自己老旧的知识来看,好是好就是造起来麻烦。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