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马督工从“事实”出发,维护自己的刘亦菲JieJie

  • 没错,文艺作品确实可能会对观众造成影响,包括负面影响,这个我非常同意。但是老农你也说了——除非一开始就定义成反派。不然的话所有文艺作品都不能出现非正面的话语了。
    因此归根结底,问题在于围棋少女有没有把男主定义成反派。
    围棋少女的简介是“这部小说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下的东北为背景的爱情故事,内容描述了一位痴迷于围棋的十六岁高中少女与日本军官的恋情,因为这场恋情,日本军官反省自已从小被教育的军国主义的价值,而女围棋手则更认识了自己母文化下妇女的处境。男女主角的思想随着爱情的发展而成熟,然而征服野心、侵略压迫、民族仇恨却展布成一场生死棋局,从四方包围着这场恋情。围棋既是书中重要的线索,也是写作的风格。”,作者在中文版序中指出“《围棋少女》却讲述了在两种非常状态的敌对文化中,男性与女性在对立中相爱、探讨乃至达到升华的可能。”也就是说作者
    以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男女主及其所代表的符号:黑与白,忠诚与背叛)来进行写作,因此,就我个人而言,阅读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男主角是反派然后被感化洗心革面的狗血角色。
    从现实的角度看,男主及其心理描写在我们国家激起了民愤,几乎大部分人都认为(甚至没看过书的)这是洗白侵华,因此“读者会产生对男主的好感而被冲淡甚至接受军国主义”的说法不成立。那对于外国人来说这种说法是否成立?'这是另一个问题所在,论文《A la recherche des facteurs de resonance eveillee parLa Joueuse de go dans sa reception en France》中就提到,围棋少女在法国中引起共鸣的部分原因在于——法国人对中国迫害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刻板印象(),使得法国人出于某种人权感在支持起了山飒及其作品。
    因此结论是:围棋少女给了男主反派角色的定义
    ,而现实中大部分人不会因此产生好感(从各种平台的猎巫行动就可见一斑),国外人就算会有好感,那也是建立在对我国错误认识的基础上,与围棋少女本身无关,与作者有关。

回复2

  • 好莱坞的越战片,还有美国大兵高举越少女的尸体呐喊的场景呢。
  • 合川老农民norlanseed 嘿嘿嘿,戏雕!
    麻烦扪心自问一下,故事中男主那种临死前还在想着能不能进神厕的反思算得上反思吗?
    反思无力=没有反思,或者是反思得软绵绵的,那就不要把反思作为这个角色的标签,不过是更加突出他与女主谈恋爱那点破事情呗。
    至于作者将其定义为反派,这点还真没有直观地感受出来。
    最重要的是,官方点名批评,网店下架,除非你强行用法国人的逻辑去解释这是我们在迫害知识青年,否则我只能理解为这本书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些问题的。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