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材上有些概念不给准确定义呢?

  • 记得初中代数,几何课本里用加粗字体标明了,公理,定理,定义。老师在课上也讲了三者的区别,方便我们加深记忆。好像是说公理是天然存在的规律,不需要证明,定义则是根据规律推导出来的,是经过证明后得出的结论。

回复1

  • 毛球 家里的猫主子好难伺候
    你这个例子放在这里不太合适。
    严格说,数学不属于科学,而是在科学之上,不适用一般的科学方法论。数学是先验的,是基于一些公理,按照严格的逻辑推导出来的,所以不管是定理和定义,都可以描述的很严谨,边界很清晰
    物理化学这些学科,不管任何理论和定义,都需要实验结果的支持,如果实验结果出了偏差,理论看起来再美都没用,只能按照结果去修正理论。正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就是基于微观层面上的实验结果与经典力学理论发生了冲突,最终被提出的;而本文作者说的酸碱理论,这几百年的发展,同样是理论不断被实证结果打脸、推翻和修正的一个过程。
    对于初高中学生来说,基本没可能完整的去理解和掌握这样一个复杂过程的,事实上也没有必要。某种程度上,初高中的理化知识,都很碎片,但作为基础的科普,让大家对常见的理化现象有个基本认知,掌握一些“常识”基本就可以了。而且,一些真的对理化有兴趣,也有悟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自己去发现教材中一些语焉不详的地方,激发他们探索的渴望。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