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6条
-
按你这个说法的话,那咱们就不要去开发西北,也不要去振兴东北了,就守着东部沿海和平原地方就行了。
产业转移本身就不是什么强行扭转经济规律,产业转移的真正用意是延长产业链条,让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去增加科技产业创新。没有产业转移,中国经济的龙头重地继续守着来料加工那一亩三分地,不去弥补和占领产业研发的空白,那就意味着一辈子给欧美打工。
-
去过浙江福建你就不会这样说
-
产业链不够长
-
汕头地处潮汕平原,还是经济特区,但是发展既然跟20世纪90年代初才设立为地级市的揭阳市相差不大。在均衡发展方面,广东要多向浙江、福建学习。
-
说白了非珠三角地区要培育自己产业,福建更多山区,福建发展均衡性比广东好很多。
-
分析的非常好。高铁和高速的发展本来就会增加发达城市的对周边地区的抽血。因为人和资金的流动是最快的,但是产业流动是最慢的。珠三角地区就是人和资金的聚集效应推动发展的,这种模式当然不可能推及全省,但是有些产业可以。像重化工产业就可以向沿海非中心区域发展譬如粤东的揭阳中石油项目。
热点
- 1 世界还是低估了印度 15.8万
- 2 首发体验小米YU7 4.9万
- 3 家委会是干嘛的 3.4万
- 4 促进消费与税制改革 3.7万
- 5 统一之后如何治理台湾 12.1万
- 6 极客湾测评玄戒O1 6.4万
- 7 玄戒是不是“诈欺”? 9.5万
- 8 外甥女在德国生了3孩子 8.8万
- 9 关于银行存取款那点事 11万
- 10 俄美放弃预警机中国机遇 20.5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这些宝藏旅行地火了!风闻“旅行实验室”获奖文章名单新鲜出炉~
五一旅行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时刻虽已渐渐退去,但那些旅途中的美好记忆依旧熠熠生辉。在本次“风闻五一旅行实验室”活动中,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旅行故事和宝藏地点,让我们领略到了各地......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看不起印度,是危险的误判 评论 377 赞 20
-
2特朗普的这个毒招更加险恶,远超贸易战! 评论 64 赞 5
-
3揭秘台湾家族政治生态:“代际传承+家族联... 评论 61 赞 6
-
4小米: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评论 50 赞 8
-
5歼-10CE大卖?5·7空战大胜13天后... 评论 41 赞 13
-
6为啥西方列强最后全不行了? 评论 35 赞 40
-
7命令生效,美国的卡车司机一旦被发现不会说... 评论 33 赞 0
-
8父慈子孝!驻韩美军开放日“感人一幕” 评论 31 赞 38
我以前也认为广东应该搞产业内迁,利用粤西,粤北这些地区的便宜土地和人力资源,但是15-18年间的一些经历让我了解到这个想法太简单。15年我在粤北某县考察,想跟人合伙搞项目,当时驾车深入了一些村镇,发现一个现象,一些可能是基于扶贫目的修建的乡道,实际却加快了乡村人口的快速流出(以前出村路不好走,现在却很方便了,可是搞产业赚钱来的慢,而且要投资,但是外出打工却很方便)。没有了人口,村镇的凋敝也就不可避免。人口去哪了呢?去了珠三角,或者近一点的县城。县城的产业是收益者,但随着路网的强化,也面临珠三角的竞争威胁,当地县城有家制造企业,规模不小,也有海外销售,待遇在当地小有优势,所以员工比较稳定,日子过得还不错。但是后来陆续开通了两条高速公路,当地到广州的车程从5小时+变成了2个小时,很多员工一下子就离职去珠三角打工了(尤其是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留下来的多半是年纪大的,和带小孩的女工。当地的产业园建起来了,实际转移过来的多半是高污染,高能耗,或者资源加工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有限,而由于优质的人力资源都被吸引去了珠三角,做其他产业都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
相对于广大的内地,非珠地区貌似离珠三角更近,但带来的结果不是产业上收益,而是人口上承压,珠三角越强,非珠地区就被吸血的越厉害。强行去扭转这个现象不符合经济规律,利用这种现象做好财政转移补贴,改善非珠地区的生活条件反而更加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