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被电价赶到美国?每个人都“有责任”

回复3

  • 城镇化只能是一个缓慢自然过渡的过程,而不能是仅仅考虑投资收入比的问题,你那纯属键盘党的空想,大批农民进入小城镇之后必然带来几个问题,第一,他们还种地不?离他的地那么远你让他怎么去?第二,不种地了你有那么多的岗位给他们么?这些人中绝大多数年龄偏大,除了种地可没有别的技能,你让他进城镇后干啥?大批没有工作的闲散农民会不会成为社会治安的隐患?更不要说农民都不种地了,中国粮食完全依靠进口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了。
  • 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 散居村落浪费钱?浪费谁的钱?我只知道2000年之前我们那道路、学校、电线、变压器都是村民出钱修的,国家、政府或电力公司一毛钱没出,电费还2块钱一度,新闻报道上是“xx多少地方实现村村通”、“农村基建投入完成xx亿”,但实际上你潜意识里的那个国家——也就是政府或者说财政没掏多少钱,真正具体出资的是基层集体、企业、村民、资本家,当然这些人也是“国家”的一部分,算成是国家总投资或社会总投资也没错。

    动不动就拿偏远山区基建成本多高多高当幌子,实际上他们投了多少钱?从49年到2000年,我不敢说是零,但绝对不超过城市的1%,这能占多大的成本,造成多大的亏损。而像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平原地带基建成本能有多高?何况农民还自己出资建设了终末端——最后电力局转制为电力公司,这些不声不响全变成国有资产了

    农村想过上同样品质的生活质量,成本肯定更高一些,但第一,埋单的绝对不会是“国家”,第二,成本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夸张,毕竟中国的农民95%还是居住在大平原、河谷平原、山间平原这样的地带,居住在非常恶劣环境中的毕竟是少数。
    生活在大城市、只接触媒体的话,很容易让人形成错觉,媒体喜欢选冲击力强、极端、不寻常、离普通人遥远的话题,大西北、大西南的赤贫山区、非洲等等地方容易占据话题中心,容易让人产生道德上的满足感,而像华北平原、江汉平原、长三角珠三角等平原地带生活了超过6亿农民,他们的生活就很少出现在媒体上。 就好像高考改革一样,每次一提全国统一考试,就有人拉出新疆、西藏当挡箭牌,而夹在中间的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江西、安徽江苏这么大量的人的利益却被无视。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