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中国很穷的原因

  • 我是过来人,有亲身感受,当年吃饭穿衣都是大问题,很简单的事实:就是有大包干,有改革开放,粮票、各种票证才得以取消,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将会步苏联的后尘,今天的中国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回复14

  • 经常有长辈用过来人来做依据。呵呵,长辈们什么文化水平,他们能懂多少,社会变化背后得动因是什么。
  • 笑话。90年代大包干已经20年了,农村集体、农民个人系统性破产,县委书记发出:农民真苦!的感叹,才有了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质取消施行了3000余年的“徭役”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系统性组织农民工进城打工,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农村医疗合作…等一系列制度,农民生活才逐步好转。就是因为在90年代后期工业化、城镇化的的发展,国家财政有能力摆脱中国依赖了5000余年的农业税,能提供提供更多工作岗位,能给农业补贴,能提供更高效廉价的农资良种,有财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切都是新中国坚定不移发展工业化的结果。我自己创业这几年才深深理解资本的作用,搞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需要海量资本,没钱你天大的本事也没P用。原始资本从哪儿来?一句话打家劫舍,列强哪家不是打家劫舍抢来的原始资本?祖宗没积阴德,百年屈辱让列强按在那放血,成就了它们现在的道貌岸然。只有新中国勒紧裤腰带,一辈子吃了八辈子的苦用三十年时间攒下来工业化家底。现在生活好了,贬低头三十年,丧尽天良。
  •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任务,前30年的任务就是为新中国未来有核威慑以及工业自主能力打基础的阶段任务,中间还穿插了3个五年计划时间长度的三线建设,不然中国用不着等80年代才开始提升和解决人民对生活水平提升的矛盾任务,,有些人总是生活在事后,觉得现在美国不会打中国,所以当年三线建设和中国追求独立自主的主权没有必要,实际上中国要是不做好核威慑,和三线建设,苏联美国估计会签一个苏美互不侵犯条约,双方约定在淮河一线碰头
  •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中国是农业国,自古过的都是穷日子。农业社会里面能吃饱饭就不算穷,家徒四壁那是形容中产落魄的词,真穷人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建国前三十年,满足了吃饭穿衣住房的基本需求,这是对农业时代的巨大进步。国家发展就像爬楼梯,你不能因为爬了七十几层,可以俯视前三十层了,就说前三十层爬的没意义。
  • 农村大包干有提高积极性的作用,但不要高估,大包干是80年中央正式定调,81年推广,83年结束,82-84这3年度中粮食产量从81年的2.82吨/公顷提高到了3.6吨/公顷,如果抛去新增330万吨化肥用量估计可带来3千万吨粮食产量增长,可以粗略地认为18%是积极性提高的结果。

    但中国农业从1952年单干到2012年单干平均公顷产量从1.3吨涨到5.2吨,这300%增量可都是农田水利,化肥,良种和农药带来的。

    我不反对大包干(虽然我不认为是最优解,但矫枉过正是不可避免的),但反对神化它,啥包干之后一年顶五年的就当它是个笑话吧。
  • 冥国黄金十年就是就是地主大包干,没有粮票、各种票证。
  • 当年有比吃饱穿暖更重要的事情,安全。
    你以为新中国一成立就自动安全啦?从一穷二白的现状到发展出两弹一星的保护伞,前30年花费的财富就是为了铸造这柄大伞。
    所以大家才一直不得不吃苦耐劳,有了两弹一星才能放心打开国门搞经济。可惜现在人赚了几个钱就觉得自己了不起,看不到先人的付出,实在可笑
  • 大包干不是万能的,它只适合自私的人,我就是皖北人,我从小在皖北中心城市的近郊长大,皖北农村那个个性,只能大包干,生怕自己多干点吃亏,就想着占别人的便宜,领导怕下面消极劳动,下面怕领导贪污。我在山东待过,最佩服山东集体主义精神,也在浙江,江苏,福建待过,浙江,福建的家族精神也比皖北的精致利己主义高尚。
  • 你是过来人?!
    有意思,在生活中,我尚未见过一位“真正的过来人能很好的玩“评论区”。
    包产到户发生时,最小假设你18岁,那你也应该60往上了。
    你是“过来人”!?
    呵呵。
  • DTA
    倒果为因,没有积累那个工业基础就开放只能让你更穷。这所谓的开放在蒋介石那会还是保守的,那当年国民党执政时期怎么就不富了呢?
  • 粮票布票是人人有衣穿有饭吃的有力保证。否则就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是因为生产力低下。
  • 解放前是什么基础?没有几十年时间,怎么可能吃饱饭,有衣服穿。
  • 你是过来人,但我想问问你是农村人吗?我不是过来人,但我跟我父亲仔细讨论过粮食增产的问题,改开前,粮食增产主要看农田水利建设和基础农业科技的传播(当年公社居然还有农科所,那个地方现在还被叫这个名字,虽然早就一片荒地了),公社解散后,带来粮食增产的主要的原因是化肥、农药、种子的普及,而分产到户后,主要带来的变化是自家粮食不再统一上交,可以搞一些农副产业,带来额外的收入,搞活小农经济,但是对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提高来说,其实并没啥用。所以说,改开后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家利用公社制度助力的工业发展开始反哺农业了,就这么简单,和包产到户相关性基本没有,就像现在农村通网通电通路也不是农村发展的有多好,而是国家工业有足够的能力来帮助农村了。
  • 当年吃饭穿衣问题难的原因很多,你想穿衣服就得种棉花,你种了棉花,粮食就少了。直到后来71年后大量引进西方技术,有了化纤,化肥,这个情况才慢慢缓解的。其它事情不评论,但是纯粹的大包干就是历史的倒退,没有什么可辩的,这一举动使得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彻底破产。站在今天来看,也是遥遥无期。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