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25条
-
证据都没有,来这里回帖?发表你的论文,我们看看你说的对不对。
-
袁老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粮食产量提高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如何评价都不为过;当然,中国粮食问题的解决是从建国后毛主席、周总理高瞻远瞩,大兴水利建设、大力推动国家工业进步包括化肥生产引进等,还有无数科学工作者、普通中国人努力奋斗。今天的衣食无忧是一代代先贤奋斗得来的。
-
你查查那时候多少土地种粮食 ,多少土地种蔬菜。
-
72-73年?那个时候中国多少人口?
-
粮食产量世界第一能决定个人平均拥有产量吗?一个人能有多少吃的?当时全国十亿人,就这点平均产量都不够美国半数,况且不久又被美国反超了。我怀疑你没经过饥荒,没挨过饿。你是海的那边的吧?
-
准确的说,是曾任过第一,但是在71年,并且,之后被美国超过,然后之后的大部分时间是美国第一,中国不断追赶,肥料只是提供营养,生物生长受基因所限制,难道你能因为营养充分变成猪吗?好吧,这不严谨,你能因为营养充分长到3米吗,别给我说生长激素之类的,他们和肥料这种相对于植物来说的营养物质不是同一类。
-
我就问你一句,单单使用化肥能让亩产量翻一翻吗
-
米饭吃多了就会像你一样吗?
-
每每这个时候,我就特别为袁老不值,为什么他一定要穷尽毕生精力来养活像你这样的莎碧
-
我家到2000才能吃饱。。。
-
化肥大量使用,简直是生态灾难,河里的虾都死绝了
-
因为我们粮食产量第一,所以就丰衣足食了?粮食产量第一和丰衣足食能等价吗?你不考虑人均?这样吧,告诉你个秘密,丰衣足食的功劳既不是化肥也不是杂交水稻,而是几亿农民,因为你有化肥又水稻,没人种就收不来水稻,不知道您觉得这样的逻辑对不对?也不对,再往前推,得先感谢前任开垦的无数良田。
真的逻辑感人,难道你高考前总分160能考120。临时请家教突击10来天,考到了140,你是不是说他没啥功劳,因为以前就能考120,占了大头? -
人类早在1万年前就统治了地球,所以文明和科学的发展意义并不大。。
-
你是让我们给四三方案那几个西方技术引进国家烧香膜拜吗?我呸!
-
再怼你一次!你说1972年就第一了?那你知道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多少?每人平均多少?你要知道在中国,1985年的时候,普遍的亩产,才300-500斤!现在,普遍是亩产1100-1300斤!很多人根本就吃不饱!到了农历的三月份,就要开始借粮食吃!你听过三慌四月这个词吗?化肥的功劳,是有,但是不是你说的那样。你要知道,当时,国外发达国家,化肥比中国的总量多多了!按你的意思,他们手里有那么多的化肥,应该解决了粮食的问题啊!现实呢?解决了吗?只要是眼不瞎、心不坏的人,都知道。你要知道,现在,就现在,地球上还有7-9亿人在挨饿。按你的意思,世界上有了那么多的化肥了,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挨饿才对啊,对吧?这个数据,是联合国公布的,你可以去查,如果你懂搜索的话。你想通过放大化肥的作用,来否定共和国的脊梁和英雄,就像网上有人否定岳飞、黄继光等等民族英雄一样,尔等,心可诛!
-
是的 中国人能吃饱饭 不缺粮食四三方案是最重要的原因 但是袁隆平让粮食产量又上了一个台阶 对全球贡献更大
-
1972年不可能第一,
因为当年粮食产量还下降了4%
之后中国人均粮食产量从276不到,
到稳定在400以上,
增幅惊人。
在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
很多农民自述换种子后,
亩产从300斤去到600以上,
这显然不是靠化肥。
化肥本身就是成本,
价格贵了没啥用。 -
先不说谁重要谁不重要的问题,化肥工业重要并不能否认杂交水稻的重要性。你知不知道在没有化肥工业的国家里,杂交水稻就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杂交水稻影响的并不只是中国,而是整个世界,懂不。在这个当下不要出风头当什么呢理客中,大家心里悲伤不想喷你而已
-
袁老的丰功伟绩我们农民出身的最有发言权。看你说的这些姑且不论数据是否正确,你就不像农村种过水稻的,只会引章摘句,信口雌黄。我70后,农村的,小学5年时间年年帮家里插秧,施肥,除草和收割。八十年代尽管施了化肥,可传统水稻平均亩产不过三百来斤。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家开始种杂交水稻,同样的化肥和管理平均亩产五百多斤。从那时开始一直种杂交水稻,这几年平均亩产一千二百斤以上,所以我家现在每年只种四亩水稻,而且只种一季就足够一家六口人吃饱,多数时候还有剩余,而以前要种十一亩才够吃。请问是化肥更重要吗?你好意思端起饭碗吗?每当我端起饭碗我就自然想起袁老。袁老千古,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客观评价一下“让中国人吃饱饭”:
首先重申《国际歌》的精神:没有神仙救世主,全靠劳动人民自己。吃饱饭也是。
具休来说就是:
一靠党的领导,正确的政策与组织,这是前提;二靠人民群众的努力奋斗牺牲精神,这是基础;三靠一大批优秀科技人员的努力攻关,这是第一生产力,而袁隆平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就这样子
热点
- 1 要把改造日本提上日程 11.8万
- 2 女生考上大学的越来越多 5.3万
- 3 印度的骑墙术为何不灵了 12.5万
- 4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影响 7万
- 5 四川一小区拟捕杀流浪猫 7.2万
- 6 中国人喜欢印度什么东西 3.7万
- 7 印度联手法国开发航发 10.6万
- 8 博物馆经济为何爆火? 3.8万
- 9 巴铁军事强国伊朗做不到 7.4万
- 10 再来看看苏75“将军” 9.5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投资者保护”:守护你的财富,共筑理性投资路
在投资的浪潮中,每一次波动都暗藏机遇与挑战。你是否曾因信息不对称而迷茫?是否遭遇过投资陷阱,让辛苦积攒的财富受损?又或者有过慧眼识珠、收获满满回报的成功经历?无论你的经历如......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初中学校提出的这个要求,合理么? 评论 380 赞 13
-
2“侮辱”天皇?日本制造了一个自取其辱的话... 评论 170 赞 225
-
3有家长建议禁止中小学生带电话手表进校,你... 评论 105 赞 3
-
4都说普京赢麻了,我却认为眼下才是生死攸关 评论 81 赞 20
-
5有一事困惑:乘坐了两个公司的航班,为什么... 评论 78 赞 112
-
6全面罢工!法国政府还能挺多久? 评论 68 赞 16
-
7特朗普还真可能找到了解决美国财政危机的办... 评论 59 赞 9
-
8重磅 | 毛克疾:美对印50%关税正式生... 评论 52 赞 18
事实上,1973年四三方案大规模引进的13套大化钎大化肥生产线,以及自研的国产30万吨大型化肥设备,它对“丰衣足食”产生的作用,比杂交水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