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1条
-
你是说笑话吗?
诺曼底登陆是战术性的;你提及的都是战略性的了。明确的说吧,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失败五次乃至十次都不可能改变战略格局;同样的,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胜利十次都无法改变劣势。
另外,你从始至终都没有明白战争是如何进行;打仗需要什么;以及日本的问题所在。
日本本就是资源贫瘠的小国,极度贫穷。日本盛产白银,在被开边后,白银大量外流引发物价上涨导致民怨沸腾,动摇幕府的统治,从而引发明治维新。日本民治维新后,国力迅速上升,同时引发生育潮,大量日本人外流至南洋、拉美。日本的国力虽然上升,但整体生产力并未得到大幅提升;日本技术落后,钢铁、矿山等等重工业全面亏损,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主要依靠血汗工厂创汇出口,然后补贴为生。因此,日本民间极苦。
在甲午战争,半工业化的日本战胜了农业国清朝,获得了巨额战争赔款,日本上下吃了个饱,内部矛盾缓解。稍后的日俄战争,日本虽然战胜,但是付出了巨额军费且未获得任何军费赔偿,日本内部矛盾骤然激化。稍后,一战日本又吃个饱,内部矛盾缓和。也就是说,日本自民治维新后,实际上一直是个火山口。
待一战结束,欧洲列强开始夺回世界市场,日本经济陷入萧条。之后,关东大地震,几乎半个东京全毁,日本损失无数。再加上之前提到了民治维新时生育潮引发的人口爆炸。三者重叠,日本国内矛盾全面激化,日本高层实际已经失去了控制政局的能力。
国内矛盾激化,无外乎“内爆”、“外侵”两种解决方式。内爆,爆发革命内战,人口减半,可减缓矛盾;外侵,对外掠夺,弥补不足,减缓矛盾(或者对外战争失败,人口损失过半,也可缓解矛盾)。
没有既得利益者愿意被革命,而日本当时周边极弱,因此自然而然的选择了“外侵”转移矛盾。但问题是外侵必须得掠夺(或者外侵失败损失大量的人口)才能够缓和矛盾。日本侵华,军费耗费无数;但当时的中国却太穷,日本能掠夺的财富很少,远不够弥补战争开支。搞开发得要钱,日本国内已经极苦,哪里来的钱在中国大规模开发?
于是日本越打越穷、越打越弱,受国内矛盾制约,又不能退出中国摆脱负担,只能一直耗着。但美国收紧对日出口时,日本就陷入绝境了!后撤,国内矛盾会全面爆发;不撤,没有了美国出口的物质根本无法再持续战争。就这样,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开始最后疯狂。日本妄图重创美国海军后,在获得东南亚的石油(荷属印度支那的石油工厂)、橡胶等战略物质进入相持阶段,在让美国觉得打仗不划算在和谈。这根本不可能赌赢的。
你了解了日本当时的国内形势后,你还认为日本有配合德国,有登陆澳大利亚,有入侵印度的可能吗?
热点
- 1 迟到1分钟被认教学事故 4.7万
- 2 朝鲜舰艇在港池经历什么 13.5万
- 3 过去北方城市的男孩玩具 4.9万
- 4 为小米代工会被美国禁? 7.1万
- 5 马克龙欲借力越南 13.1万
- 6 赞同招公查社交账号吗? 2.2万
- 7 文化殖民造成的深层问题 2.1万
- 8 无人工厂实现制造业回流 5.2万
- 9 李在明给东亚带新气象? 3.3万
- 10 看不起印度是危险误判? 9.6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投资者保护”:守护你的财富,共筑理性投资路
在投资的浪潮中,每一次波动都暗藏机遇与挑战。你是否曾因信息不对称而迷茫?是否遭遇过投资陷阱,让辛苦积攒的财富受损?又或者有过慧眼识珠、收获满满回报的成功经历?无论你的经历如......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高校教师迟到1分钟被认定教学事故,学校回... 评论 179 赞 0
-
2美国会不会禁止台积电为小米代工芯片? 评论 140 赞 24
-
3回忆1980-1995年 北方城市 的 ... 评论 139 赞 17
-
4你赞同以后招公务员政审要检查社交账号么? 评论 116 赞 33
-
5马克龙欲借力越南,但一切都太晚了! 评论 82 赞 66
-
6美国为什么不靠无人工厂实现制造业回流? 评论 60 赞 54
-
7文化殖民给被殖民国家造成的一个深层问题,... 评论 60 赞 74
-
8辜鸿铭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有什么启发? 评论 46 赞 37
换言之,就是在某个特定时间点内的战略主动性。
打个比方,就像二战后期,盟军实力明显强于德军,但仍要通过战略欺骗来获取诺曼底登陆的胜利,以便把陆军投放到西欧。那时盟军是比德国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强,但打不赢诺曼底登陆,照样没法彻底改变战局。
如果日军掌握了珊瑚海战役和中途岛战役的胜利,美军在一段时间内(半年到一年左右)控制了西南太平洋(以及保留登陆澳洲的可能),就有可能在整个二战战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你说的日本问题在国内,这就像人出生就肯定会死一样,正确但没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