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QQ、淘宝、邮箱,当年这些中国产品是怎么干掉国外同款的?

  • 说说我的感受
    百度VS谷歌:那时我是喜欢用谷歌,广告比百度少,而且相对比较明显,一般不会点到广告上。百度就要差一些,广告多而且标示不明显。当时我用百度的唯一作用就是有些网站无法访问了,可以在百度快照里看到内容,而谷歌当时没有这个功能。至于网上说的什么百度对中文更友好,我真没感觉到。总之当时我圈子里的人用GG的较多,GG退出的原因是因为不愿意将数据放在国内,另外应该还有一点点傲慢。
    QQVSMSN:即时通讯软件的祖宗是一个叫ICQ的软件,当时出来后就风靡世界,出现了一大波抄袭之作,QQ(原名叫OICQ)和MSN都是其中之一。所以QQ和MSN可以说是基本同时开始发展的。QQ先是用中文界面(ICQ是英文的)、简单的适合国人的操作在国内迅速的打败了ICQ。而当MSN开始发力时,其实国内的即时通讯领域已经是QQ的天下了,只有少数所谓的白领什么的用MSN,但这类软件说白了就是赢者通吃的典型,试想当你大部分时间要用QQ才能联系别人,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用MSN,那么你最终会把所有的联系都放到QQ上去。另外MSN在功能创新上也不如QQ,一些实用的小功能都是QQ先出来,而MSN要么晚很多才出,要么干脆就没出。
    淘宝VS易趣:我感觉最重要的原因是淘宝推出了支付宝,创造了用户打钱给支付宝->确认收货->支付宝打钱给商家这种支付模式,极大的解决了买卖双方对钱货的不安全方面的顾虑。还有一个原因我感觉是淘宝广告太多了,病毒式营销。记得有大半年时间,淘宝凡是引导一个人去注册成功,就给引导人4元还是多少钱忘了。于是那段时间,可以说80%的网站进去就能看到这个广告,点一下进去,就可以注册淘宝。感觉当时的这波操作对淘宝用户增长帮助很大。

回复5

  • 还是没看到真实原因
    MSN失败原因是偶发断网,通讯工具连不上是个什么概念?有个几次就会被慢慢抛弃了。
    易趣失败原因:1、向卖家收费,而且份额明显下降还不改变 2、服务器在美国,上传下载都慢,不管用户体验 3、大领导台湾人,注定要玩完
  • winsam 1234567890
    你这也不全对,还是片面,
    1、百度的中文语义解析当年明显强于Google,不要用某个范围内或者专业内去看,更多的人是用“宫保鸡丁  怎么做”这种百度擅长解析的方式去搜索,而不是“宫保鸡丁(空格或英文逗号)制作方法”这种Google擅长的方式,再加上当年Google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就是不服监管,活该滚蛋。
    2、MSN。。。。用过的都知道有多难用吧,而且MSN的本地化就是一坨屎,加上当时MSN的服务器几乎都在国外,和QQ完全不一个量级的对手。。
    3、Ebay和Amazon死在 垃圾的交互界面(现在依然垃圾),和只能绑定 mastercard 和Visa卡的支付上,当时国内要用 mastercard和visa卡,是需要额外付出的,而当时淘宝直接和银行对接,基本啥卡都行,光支付这块淘宝就领先了,而且淘宝初期商户不收费的模式,更是让只面向国内的商家全去淘宝了。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2000~2010年间,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
  • 淘宝04 05年的广告轰炸那是相当吓人,看电视无论你换哪个台,都是“淘啊淘啊淘!”
  • 百度中文日常搜索完胜谷歌。当然也有说谷歌好用的。
    但是百度的份额摆在那里,数据说话,百度完胜。你一定要说谷歌搜某某好用,你也许是对的,但是毕竟这是少部分人感觉,或者一个人的小部分搜索需求。
    淘宝VS易趣。
          你的第一个说法完全是错误的。
          易趣有安付通还是易付通(有点忘了是哪个),易趣是当之无愧的网购老大。
          易趣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归根结底是一个,那就是钱。
         原因一,易趣过早采取收费模式,阻止了大量早期卖家的进入。(被eBay收购后采取收费模式)
         原因二,易趣需要抽成,所以买卖双方之间不能直接沟通,淘宝有旺旺,早期网上购物本来就缺乏信任感,你又不能沟通,新的买家群体也不放心啊。所以阻止了大量早期买家的进入。
  • 说得很客观,看得出是个互联网老用户。特别是oicq,知道的人实在不多了。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