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没了印度,或许是幸事

  • 印度决定不加入RCEP经济因素还是次要的,更多的是要配合已经拟定的前线国家战略。经济上,说印度担心倾销之类的其实都是瞎扯淡,rcep谈判时就已经和印度说过可以设置一定的进口配额,我们也确实无意要搞倾销,一个彻底乱套的印度也不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
    经济上,印度也觉得自己是有人口红利与单一市场规模的国家,所以会有一种和尚摸得我也摸得的想法。加之,印度长期习惯了是以最惠国待遇加入经贸协定,所以不占便宜就吃亏的心思还是很重的。有和印度做过贸易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
    国家战略上,印度近两年的表现很明显,就是要把自己打造成“对抗中国全村唯一的希望”这么一个形象,重点还就是给美国人看。如果一边边境摆POSE,一边和中国眉来眼去签RCEP这还怎么找美国人要资源呢?所以只能一切都要逆着中国来才能实现战略意图。印度这个套路玩不玩的转就看2021年年底前是否可以如愿以偿,如果做不到,不只是印度竹篮打水,我预判美国的封锁线战略也会名存实亡。
    长期来看,印度加入我们是欢迎的,毕竟人口摆在那,虽然穷但终究有消费,rcep确实在国际贸易新秩序这个维度上起了很好的效果,也侧面可以推动wto的变革,但是有个问题是我们需要解决的,tpp只要美国退出就玩不转,原因是缺少了美国这个黄金优质市场,再多产品也没地方消化。
    那么RCEP也要解决同样的问题,也许我们需要同时扮演好世界工厂与黄金市场,尤其是黄金市场,某种程度这也就是所谓的双循环与内循环。消费好就得收入高,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回复1

  • 印度的长期发展战略就是“打中国牌”。
    在政治上,利用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诱惑美国进行技术投入和财务投资,以及无偿援助。
    在经济上,画个大饼,告诉西方印度非常“有潜力”,要问如何证明,印度说:“看看中国的成功”,印度具有和中国一样的人口红利和潜在的消费潜力。
    在政策上,照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系列政策。
    但是,印度不是中国,中国的发展过程远比表面上看到的更艰难、更深刻。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