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不仅确立了新中国威信,也为此后全面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 苏联出尔反尔的事情不是没有,中国出兵朝鲜前斯大林还答应出动空军,后面又变卦空军不能参战。在国家利益面前,承诺和协议是脆弱的,当时苏联对中国来说是强国,能让苏联提供实质性的利益,它必然是有不得已的地方,而且这种不得已是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
    我说的换取中国支持,广义上来说其实也是包含着对抗美日韩同盟。但如果根本原因是对抗美日韩同盟,苏联是否有必要援助156个工业项目,出售武器也不是不可以。包括后来赫鲁晓夫不顾军方反对提供中国原子弹技术,这些用对抗美日韩同盟是很难解释的。这就是我说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能太教条,苏联能在一个时期内持续援助必然是有更深的背景。

回复1

  • 苏联和美国在朝鲜半岛划线分治,本质上还是两大阵营的对抗。苏联需要在远东有足够的支撑点,中长铁路和旅顺港的谈判,在苏联的角度来说,有其军事上的考虑。前面人民军的高速推进和后期的千里大溃败反差太大了。转眼间美军就兵临鸭绿江,飞机干脆就越过了国境线。

    有资料叙述,美军打过三八线之后,先后对中国、苏联境内的目标发生了误射,对中国境内的目标轰炸,美国没有当回事。对苏联境内一个机场的轰炸,摧毁了八架飞机。事后美国第一时间道歉,并愿意照实赔偿苏联的损失。而斯大林对远东苏联空军的迟钝反应十分震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斯大林的决策。

    只要三战没有爆发,苏联就有退路,最终大不了把中国和朝鲜都卖了。远东双方势力范围边界的进退,伤不了苏联的根本。反而是中国和朝鲜都没有退路。应该以中国志愿军进入朝鲜为界来看待斯大林的态度变化,志愿军的表现不光美国人想不到,苏联人一样想不到。如果中国和朝鲜能够把美国人挡在三八线之外,那苏联的战略空间就有了安全的保证。但新中国国力虚弱也是事实,苏联用钱和物资帮扶中国快速发展,于己而言并不是亏本买卖。

    至于赫鲁晓夫那件事,我不了解,就不说什么了。只说这个人的政治眼光和谋略,和斯大林同志相比,也就配提个鞋。原子弹的事情有可能是先给甜枣,毕竟后面还有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