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赵汀阳: 在妄言“世界变天”之前, 最欠缺的深思是什么? | 文化纵横

  • 岑少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演化之眼看世界
    这篇文章已经是哲学家群体中,比较接地气的了。
    而且文中有不少亮点,可惜文纵自己拟的导读淹没了旁支中的亮点,又没有清晰地表达主干,还不如不要导读。

    比如,我是理科出身的,旁支里觉得感触很深的一点,是对科学与人文的探讨。
    作者对科学的捍卫,很值得学习借鉴。
    他说:如果现代科学压倒了道德,那么就证明了目前的道德观念明显弱于现代科学,也就没有能量定义生活、社会和规则。可以发现,真正需要被反思的对象正是“我们的”道德观念系统。……从伦理学的外部来反思伦理学,否则其结果无非是自我肯定,即事先肯定了我们希望肯定的价值观。
    ……现代性如此根深蒂固,根本在于它塑造了最受欢迎的人的神话……其实,现代神话不是科学,而是人的人文概念……现代人确实试图借助科学来为人的世界建立普遍必然性,但这是一个人文信念,并非科学本身的意图
    事实上,科学从来都承认偶然性和复杂性,始终在思考动态变量,反而是人文信念在想象普遍价值、绝不改变的规范或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不能忽视的是,这不是一个知识论的信念,而是一个政治信念。

    简单概括作者的话,不是科学的错,“试图借助科学来为人的世界建立普遍必然性”,恰恰是人文学者们的错。

    但另一方面,作者毕竟也有自己的圈子和习惯,比如阿甘本对隔离的胡说八道(以“无端的紧急状态”为借口的隔离是滥用权力,而滥用权力的诱惑很可能会导致,通过剥夺人民的自由,以证明政府权力的“例外状态”变成常态),我们普通人喷就可以了。那作者还得好好和他讲道理不是?至少这个道理还是讲得挺好。

    几刀子扎阿甘本扎得很准,
    第一刀是阿甘本过度升级:
    把新冠病毒的语境无节制地升级而导致了问题错位,新冠病毒的隔离是否达到了“不自由毋宁死”或“好死不如赖活”的极端抉择?
    第二刀是概念混淆:
    现代的“检疫隔离”概念(quarantine)来自中世纪对黑死病的隔离,这个概念意思是40天隔离。检疫隔离(quarantine)有别于“社会隔离”(isolation)。
    第三刀是没有准确区分个人权利与私人权利:
    按照自己自由意志的私人行为只在私人时空里有效,如果私人行为入侵了游戏的公共时空或他人的私人时空,就不再合法了。其实这正是法律的基础。……在检疫隔离的游戏中,如果一个人把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理解为私人说了算的自由权利,就是把人权错误地理解为个人特权。

回复3

  • 从science产生发展的历史来看,与morality是一样的,都是基督教的产物。
    科学不反对GOD,科学是证明GOD伟大的工具,用科学力量武装起来的军队可以帮助宗教更有效的扩张。
    所谓的科学与道德,都只是基督教扩张的工具而已。

    楼主不信仰基督教,但依然在努力宣扬科学VS道德这一基督教的核心价值理论,还能获得这么多点赞,
    可见基督教的宣传和洗脑是多么的强大了。
  • 人类不再只相信愿意相信的东西就已经是最大的进步了,但这个根本不可能。
    所以,说什么都不如先把自己手头的干好来的实在。
    我同意楼主精简的这几点,点赞了
  • 老槑 常怀赤子拳拳意,欲报清泉汩汩流。
    我认为您讲得接地气多了。能直来直去讲清楚的道理,有必要绕着说吗?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